七星河 蘆葦深處聽鷺聲

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10月28日 14:27  

金秋時節的七星河濕地。(攝影:湯富)

金秋時節的七星河濕地。(攝影:湯富)

  兩草一水七分葦,入秋後的黑龍江雙鴨山市寶清縣七星河濕地,盡顯原生態的樸素美。

  “當年北大荒搞農業開發時,不是沒想過開墾這兒。”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崔守斌説,“幸好七星河濕地主要是低河漫灘,重沼澤區域連人進去都要穿著水衩子,更別説大型機械了……就這樣,這裡幸運地留存下來。”就是這片濕地,曾在2011年被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七星河濕地仍具有北大荒的原始風貌。

 雙鴨山市友誼農場工人在機械化收割小麥

 雙鴨山市友誼農場工人在機械化收割小麥

金菊豐收(黑龍江攝影協會供圖)

金菊豐收(黑龍江攝影協會供圖)

  登上保護區內的瞭望塔——蘆蕩飄搖,空無一人。“兩草一水七分葦,蘆葦是七星河最主要的植被。1992年成立寶清縣七星河蘆葦自然保護區時,主要就是保護蘆葦蕩子”,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馬瑞富介紹,由於幾十年來沒遭到大規模破壞,這裡仍具有北大荒的原始風貌。

  這片濕地,自然植被以蘆葦、小葉章和苔草沼澤為主。保護區內共有高等植物386種,水域生態系統完善,是三江平原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繁育地、遷徙營養補充地。據監測,保護區內有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等6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琵鷺、白枕鶴、大天鵝等1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崔守斌指著管護站的地圖説,“這兒有一條約摸10公里的狹長帶,長滿了塔頭墩子”。這個塔頭墩子,學名塔頭苔草。“可別小瞧它,作用大著哩!”崔守斌介紹,塔頭的飽和吃水量能達到本身重量的4倍—10倍,旱年釋放、澇年吸收,“濕地蓄水、防洪功能主要就體現在這塔頭墩子上。”

  核心區“零耕地”,每年11.5萬隻候鳥來此棲息。

七星河濕地巡護路上,成群的蒼鷺、白鷺悠閒棲息。(攝影:李俊霖)

七星河濕地巡護路上,成群的蒼鷺、白鷺悠閒棲息。(攝影:李俊霖)

  七星河濕地在1998年晉陞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又在2000年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濕、清理地窩棚的力度不斷加大。“1998年至今,保護區累計投入資金800多萬元,退耕15218畝。”馬瑞富説,目前保護區已實現核心區內無任何耕地,基本杜絕人為活動干擾,緩衝區和實驗區內的少部分耕地也正通過補償、置換等方式逐步退出。

  為使退耕地和原始濕地植被逐步融為一體,2015年起,保護區管理局連續兩年投入40余萬元進行了以蘆葦、小葉章和挺水蒲草為主的濕地植被恢復試點工作。目前,已恢復濕地植被面積達5.2公頃。

  逐步好轉的生態環境,引來更多鳥兒。據統計,作為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這裡每年有大約11.5萬隻候鳥來此停歇、築巢、繁衍生息。

  此外,鷸類、鷗類的幼鳥數量,也以每年千余只數量遞增。“427日,我親眼目睹了數萬隻白額雁在濕地停留覓食的場景,鳥兒們鋪天蓋地,壯觀極了!”七星河保護區管理局宣教科工作人員周玉蘭説。

  管護員把濕地當家,守護這片“凈土”

  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宋軍2005年從部隊復員後就來到保護區工作。曾有一次非法捕魚高峰期,他和管護員們展開拉網式搜索,連續在管理站工作56天不回家。還有今年56歲的管護員李美江,1998年就來到保護區工作,一幹就是18年。

  正是這些把濕地當家的人,守護著這片“凈土”。“近年來,管理局共在保護區設置了4個基層管護站和1個管護點,組建了一支24人的專職巡護隊伍,還建設了3處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嚴厲打擊在保護區內偷獵、捕魚、私搭濫建等行為。”馬瑞富介紹,七星河保護區邊界沿線長、管護難度大,保護區從2008年開始分別與相鄰的富錦市三環泡自然保護區、五九七農場和友誼農場達成聯防共管協議,擴大濕地保護範圍,有效打擊違法行為。通過嚴格管護,近年來,濕地內毀濕開荒、放牧、捕獵和私搭濫建的情況基本杜絕,案件發生率也在逐年降低。(記者:柯仲甲)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
相關鏈結
我要評論
合作帳號: 登錄 註冊|忘記密碼?
註冊>>
登錄
下次自動登錄 忘記密碼?

合作帳號登錄

×
航拍中國更多 >>
紀錄片《兩個威廉的長城》更多 >>

©直播中國 京ICP備10003349號

860010-1159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