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起源、發展與保護

2016年04月15日 23:01  來源:新華網

   第一部分 歷史起源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興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楊家埠屬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一個村,楊家埠木版年畫就誕生在這個村子裏。該村地處北緯36°45′39″,東經119°12′27″,距濰坊市中心10公里,東臨浞河,南與東西三角埠接地、村分南、中北、三條主要街道,共有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口人。清代擁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的鄭板橋,自濰縣白浪河西岸東眺,對此處曾有過“隔岸桃花三十里,鴛鴦廟接柳郎祠”的描述。

   楊家埠年畫的起源,還要從明洪武年間,即公元1368—1398年間説起。由遷民而遷技術,奠定了山東楊家埠木版年畫産生的工藝基礎。由於楊家埠楊氏老譜早在明末已經失傳,道光年間所修的家譜裏説楊氏先祖于明洪武二年由四川省梓潼縣遷來居於楊家埠以東的下店村,其後長支留原地,二支遷去了昌邑市楊家樓,三支遷去了平度市楊家圈。楊家埠人由川遷魯之前,在宋代四川的梓潼縣,楊氏先人就從事佛經雕刻,這樣就有了現在的楊家埠木版年畫。

   同時也由於受明初政治以及儒家思想高揚的影響,楊家埠木版年畫應運而生。從現存的資料來看,如《二月二龍抬頭》、《民子山》等作品符合於明王朝政治需要的東西。還有些作品尚未完全脫離佛經雕刻的痕跡,如《天地全神》上端則乾脆刻上了婆羅密心經。這説明當時的雕刻藝術為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服務,為明王朝初創時的政治服務,這就是濰坊楊家埠年畫創始階段的兩大題材。

   明隆慶二年,即公元1568年以後,在下店歷經近二百年的風雨滄桑,因為浞河水氾濫,畫業受損嚴重,楊氏先人被迫遷到了現在楊家埠村。初遷西楊家埠時創立的畫店有恒順、同順堂、萬增城、天和永四家。然而好景不長,楊家埠又經歷了明末大動亂。據史料所載從1369年到1489年近於顆粒無收的自然災害,大致就有近二十次,有的甚至導致一些人背井離鄉。而明末的戰亂更是楊家埠年畫受到了毀滅性的災害。

   明末戰亂之後,在清初至乾嘉(公元1644—1800年)年間,楊家埠年畫迎來了它的發展繁榮時間,至咸豐年間,終於創出了它的輝煌。畫店百家,畫種上千,高手輩出,把楊家埠年畫推向了大半個中國。此時的楊家埠年畫已完全擺脫了初創時佛經雕版的影響,在工藝上實現了小案子到大案子的變革,在題材上更加寬泛,神像類、吉祥類年畫雖説仍然佔著主流的地位,但戲曲、民間傳説、幽默、時政等年畫作品也登上了舞臺,人們希望喜慶的各種各樣的年畫更是隨處可見。此時的楊家埠已不滿足於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有的戶常年雇工印畫,一些窮地方的農民則乾脆遠道而來,農忙時是楊家埠農田裏的幫工,印年畫時則在畫店裏跟著學印年畫,年畫印完,再用工錢買上車年畫,回原地當起了畫商,搞起了“多种經營”。

   印製年畫期間,楊家埠的百家畫店,家家燈火通明,通宵達旦,來往客商每天達數千人之多,光是每家為商販留宿超過40人的就有二十多家。楊家埠每年印畫用紙兩千件,年畫産量可達七千萬張之多。楊家埠人唱道:“豐收太平年,畫業立得全。發了楊家埠,置了好莊田。”發起來的楊家埠人此時有不少已不滿足於在本地銷售,又到外地開起了畫莊,開始就地取材,印好後就地銷售,避開了靠畫商販賣,售價偏低的短處,由此也把技藝傳向了四方。據統計該村到外地開設畫莊的畫店有三十多家,徐州、蘇州、宿州、商丘、清江、營口、大連、哈爾濱、滿州裏、日照、沂水、膠州、高密、諸城、掖縣、平度、黃縣、樂陵、周村、辛店、恒臺、濰縣城等地,都有楊家埠年畫畫莊的開設。在楊家埠人走出去的同時,其周圍的村莊也辦起了畫業,寒亭、倉上、王家道、南埠子、齊家埠、前仉莊、後仉莊的繪畫高手也各顯神通,手繪、撲灰、半印半繪的年畫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倉上畫畫、印畫的曾達到九十家之多,寒亭年集時賣“家堂”、“條屏”的畫店有一百多家,再加上天津楊柳青年畫、河北武強年畫的來此設點,此時的楊家埠一帶無形之中形成了全國農村中最大的年畫交易市場。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楊家埠人在堅持套印完成的基礎上,吸取了他家之長為我所用,比如説楊柳青的畫工細緻,增加了粉臉,寒亭的貨是靠上掙子完成的,變于長期懸挂,裱好再賣,由於印製便宜,價格上也佔了優勢;某些文人畫受大戶的歡迎,他們就利用墨色的濃淡,套印些趨於高雅的四條屏,依靠價格的低廉,以滿足那些窮人在文人那裏難得的需求;剪紙的龍鳳風格獨具,他們就將此製成版子,印到畫上,進一步突顯了年畫的裝飾效果,就是與畫業關聯不大的雜技、戲曲之類的內容,他們也截取其精到之處,製成年畫予以銷售。

   在楊家埠,一部年畫史,可以説是世世代代藝人的創業史,也可以説是他們的辛酸史、血淚史。自清末到解放前,楊家埠年畫業除在“五四”運動前後曾出現過短暫的繁榮外,基本上是一直走下坡路。一些勉強維持下來的老畫店,也是在“拚版子”,吃老本過日子,個別的連老本也拚不起,只得歇業。到解放初,國家派年畫工作隊進村,這才為楊家埠培訓了為數不少的創作人才。據楊家埠的老藝人所述,導致年畫業走向衰落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戰亂、匪寇的影響,藝人吃住都成了問題,已無力再重振畫業。二是因為畫業不景氣,創作人才日漸萎縮,“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的繁榮失去了基礎。三是年畫業受市場影響很大,因為災荒、戰亂的原因,楊家埠原設于半個中國的各地畫莊被迫撤回。這一撤等於是砍掉了楊家埠年畫經營上的手腳,過去的優勢沒了,買賣自然清淡了起來。由於以上原因,再加上解放後歷次政治運動的衝擊,使楊家埠年畫全面走向衰落。

   解放以後,曾因戰亂而一度蕭條的楊家埠木版年畫象枯木逢春,煥發了勃勃生機,椐《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藝術事業管理處對山東濰北縣舊年畫改革的意見》一文所載,1952年他們所産的年畫就達到了780萬張,跟印刷業高度發達的上海市總銷量相去無幾。之後的“破除迷信”也好,橫掃“四舊”的“文革之亂”也罷,雖説年畫業次次首當其中,遭到很大的破壞,但年年印年畫作為農業補充的副業仍然保留了下來,歷次政治運動所沒收的古版,通過年畫研究所的鑒定,其精品也大致保留了下來,並創作了一部分新的年畫作品。

   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專門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1983年春節,楊家埠木版年畫隨同山東工藝美術展進京展出,備受專家讚賞。他們説:“雖經十年動亂,保存完好的舊版還不少,這些寶貴的民間藝術遺産,應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文化價值上,應同明清珍本繡像之類,等同看待。”近幾年來,寒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遺産代表作的保護與發展,先後建起了楊家埠旅遊開發區、楊家埠民俗大觀園。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繁榮,二者相得益彰。至今,楊家埠村有年畫作坊100余家,年畫銷售量達到1000余萬張。

   第二部分 工藝製作

   楊家埠年畫基本上是靠套印完成的。大體可分為畫稿創作、畫板雕印、木版套印、洪貨點胭四道工序。創作畫稿,創作人在形式的選擇、內容的確定、畫幅的尺寸上都要細緻考慮。另外,創作時還要充分考慮其長期形成的藝術特色,尊重其創作規律和造型模式。

   (一)年畫創作的要求是:1、對年畫創作的整體要求,如:“畫畫無正經,好看就中;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出口要吉利,才能和人意;摸樣要俊秀,能得人喜歡”等。2、對年畫人物造型上的要求,如:“年畫待要好,頭大身子小。眉眼清楚,頭臉俊俏。身架四稱,顏色花俏。”3、色彩搭配上的要求。如:“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畫才新。紅主新黃主淡,綠色大了不好看等。

   (二)雕刻畫版的步驟是:1、選材。楊家埠木版年畫刻板的木料自古以來選材比較講究,過去的版材用的都是野生的棠梨木。現在取而代之的是梨木。梨木是目前雕刻畫版的首選用材。2、聚縫。泡透晾幹的梨木板要跟據尺寸的需要由細作木匠拼湊粘接成大小不同的坯板,操作中要做到搭配得當,嚴絲合縫,然後方正推平待用,這道工序叫聚縫。3、刻版。把創作的畫稿先用毛筆勾出線稿,再用漿糊反貼在畫板上,涼幹後便可以開始雕刻。刻板的主要工具有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園刀,還有鋸、刨、鏟、刷子等。

   (一)版套印的工序。木版套印就是印畫,印畫工具除了案子以外還有:把子、搪子、支拈子、支板、支子、夾子色盆、裁紙刀、底版、杠子等,楊家埠自製的顏料有四種:黑(煙子)、紅(蘇紅)、黃(槐花黃)、綠(槐榔檔綠)。這四種顏色都是自製的。後來,又加進品紫、雪青(玫瑰精)兩種化工原料,黃與大紅配成的金黃(桔紅)和金。所用的紙張開始用當地的紙房、辛莊一帶自明代就生産以麥桿為原料的土紙,效果不好。而從四川、浙江、安徽等地購進以竹子為原料的竹紙經過礬制印刷年畫效果很好。印畫時要求:畫板對的正,紙要扯的平,色要刷的勻,搪子要打的輕,顏色多了容易澇,顏色幹了容易燥,“要乾巴巴,還要密花花,四處不沾是好畫”。最後是裁割涼畫,要求當天印下的畫必須裁好及時涼在早用葵花桿和竹子桿打好的架子上,不然就會連粘板結,影響畫的質量和畫面效果。

   (二)烘貨點胭。烘貨點胭主要是用一支大羊毫毛筆剪去前端的三分之一,粘玫瑰紅顏色,調和適量的水分後,貼近臉的裏邊作旋轉狀,就能獲得輕重得體的點胭效果。

   另外,在傳統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中,還有一種單色畫叫黑貨,表現內容主要是山水花鳥和梅蘭竹菊,在印製上突出以墨線為主,有的地方復加淡墨以增加厚重和質感。

   楊家埠木版年畫總體可分為兩大類:按題材分類和張貼部位分類。

   (一)按題材分類。1、祈福迎祥、辟邪保安的神像類如:灶王、門神、財神、菩薩、天地全神、天地牌、家堂等。2、喜慶歡樂、吉祥如意的年畫如:《鹿鶴同春》、《雙喜即日到,五福今天來》、《金玉滿堂》、《年年有餘》、《招財童子至,利市仙官來》、《吉慶有餘》、《狀元遊街》。3、風俗民情、生産勞動的年畫如:《過新年》、《蠶姑》、《男十忙》、《女十忙》、《大春牛》、《親事有成》等。4、小説戲出,神話傳説的年畫如:《封神演義》、《三顧茅廬》、《空城計》、《西廂記》等。5山水花卉、祥禽瑞獸年畫如:《四季花鳥》、《貓碟富貴》、《老虎》等。6、塒事幽默、百戲娛樂的年畫如:《跑打日本國》、〈火輪船〉、〈打婆婆變驢〉、〈我看你吹牛胯骨〉等。

   (二)按張貼部位分類。1、門畫如:〈武門神〉、〈文門神〉、〈房門畫〉、〈畜舍門畫〉等。2、炕頭畫如:〈魚龍變化〉、〈五福捧壽〉、〈百蛇傳〉、〈過新年〉、〈榴開百子〉、〈天女散花〉等。3、窗簾畫如:〈四季花〉等。4、中堂畫如:〈菩薩〉、〈壽星〉等。5、神像畫如:〈天地全神〉〈灶王〉等。6、實用的年畫如:〈平安如意〉、〈牛馬平安〉等。7、條屏畫如:〈博古四條屏〉、〈四季山水〉等。

   第三部分 傑出價值

   山東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全國三大木版年畫之一,是一朵永開不敗的民間藝術之花,乃是因為廣大農民長期以來從心裏上需要楊家埠年畫,給全國乃至全世界留下的年畫史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楊家埠木版年畫發展興盛時期,是在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社會兩極分化極為嚴重,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在這歷史的轉折關頭,它以直觀的形象,言簡意賅的反映了以農立國的思想,以家族為本位,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關係,以及貧富貴賤,上下尊卑的精神心態系統。在“義重於利”的倫理傾向面前,它又旗幟鮮明的向人們恭喜發財,對於人的需求、慾望、理想、追求等等做了肯定。同時楊家木版年畫製作方法簡便,每年春節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産生之後,馬上就被年畫反映出來,傳遍全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但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而且對社會的進步有一定的促進的作用。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通過寬窄長短不同, 大小尺寸各異的畫面,間接的記錄下當時中國民居的情況等等,這些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化都是極有價值的。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藝術,是我國廣大農民而創作和利用的。因而楊家埠年畫藝人在美化農家生活上是費盡了心,也盡了力的。它按照農民的思想追求、審美觀念、風俗信仰、生活環境,創作出絢麗多彩的大量年畫作品。既有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小説戲文,又有避邪納福、祥禽瑞獸、風景花卉,還有時事幽默、風俗民情、百戲娛樂等等,可謂洋洋大觀,應有盡有。為貧苦的廣大農民提供了豐盛的精神食糧。

   楊家埠木版年畫由於它根植于農民中間,所以至今人們非常喜愛,凡屬我國地方農民家中的屋宇、庭院、門戶、畜舍等都有相應的年畫裝飾打扮,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體裁表現形式是不受自然現象的約束,以豐富的想象力,用概括、浪漫主義、象徵和寓意的手法表現主題是其藝術特點之一。在表現農民自己勞動生産的《男十忙》年畫中,藝人選取了一年中生産勞動最緊張而又繁忙的種收小麥這一農活,方能反映出勞動人民頭頂烈日背朝天、苦心耕作奪豐收養活萬民的主題思想,用同樣表現形式描繪的《女十忙》也是將壓花、彈花、紡線、牽機、刷機、織布等數道工序幹活的婦女們集中表現在一個畫面上,各顯巧手,互尊互敬,更是一幅感人至深、歌頌農村勞動婦女的讚歌。像胖娃娃手持荷花騎在大鯉魚身上嬉戲的《連年有餘》,魚嘴裏吐水變成銀花花的金錢,又組成金黃燦燦大龍的《魚龍變化》等等,都是藝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表達主題的具體體現。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對自然事物經過概括、集中和簡練的再造藝術。如《封神演義》通景式構圖四條屏連環畫和《白蛇傳》六條屏二十四幅連環畫,以及《二十四孝圖》二十四幅連環畫,就是木版年畫老藝人在造型藝術和構圖形式上的傑出創作。木版年畫還是對人們進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如《高升三級》年畫表現的是文武三狀元遊街的熱鬧場面。上首書一詩“一家忠厚世世傳,功德修成天地寬,遇著荒年放銀錢,冰雪地里舍衣穿,修橋補路積人功,子孫皆得福壽全。”講的是忠厚積德,修橋補路,扶危濟貧,造福他人。此作品代代流傳,成為教育子女的通俗教材。在唐宋元文人畫興起時,講求筆墨情趣,重神韻,而忽略形,且成為中國畫壇的主流,在人物畫受排斥的情況下,惟有民間藝人繼承人物畫的優良傳統,創造出木版年畫來表現人門的生活習俗,生産勞動,信仰娛樂的審美情趣和美好期盼。發揮著“成教化,助人論”的重大作用。

   第四部分 瀕危狀況

   楊家埠木版年畫有著它光輝的過去。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它不靠官府支持,不靠民間贊助,從楊家埠這塊窮鄉僻壤之上生長出來,並以它頑強的生命力文明于大河上下,長江南北,形成了它具有特色的全國三大木版年畫之一。楊家埠木版年畫有它過去走于低潮的階段,也有著它值得驕傲的現在。解放以後,經過黨和國家的幫助,山東年畫改革工作隊于50年代初期多次到楊家埠,具體輔導年畫的改革工作,同時還多次組織各地喜愛年畫的美術家幾十人協助楊家埠繪製新的年畫。雖説由於受“左”的思潮的影響,改革走過一些彎路,但總的説來,在市場經濟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楊家埠的年畫不僅保存了下來,還有所發展,這都是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和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以及許多年畫藝人和年畫工作者辛勤的創作分不開的。文革時期,把年畫打成迷信品,為了破除迷信,很多古版被破壞,藝人不敢從事這項事業,年輕人也沒有學這項技藝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出現了再一次嚴重衰敗。

   第五部分 保護措施

   2006年,楊家埠木版年畫被國務院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使楊家埠木版年畫得到有效保護,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保護體系和保護制度,在全社會基本形成自覺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意識,基本實現保護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網絡化、制度化。為了把這項工作深入細緻的做好,根據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現實情況做好以下保護工作:

   一是歸檔整理,形成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寫中小學生楊家埠木版年畫地方教材,在寒亭區中小學中開展楊家埠木版年畫內容的試點教學。建立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培訓基地,招收當地的中專、高中畢業生,聘請大學年畫研究的教授和當地的年畫藝人為其授課,最後直接到年畫印製作坊中實習,使他們從理論到實踐學到整套的知識和技能,為楊家埠木版年畫培養幾批青年傳承人。

   二是加大挖掘保護力度,對年畫大師楊洛書、楊明智、年畫老藝人楊福源等人在原有文字資料的基礎上,製成DVD片子,保存好這些老藝人的原始資料,並加大宣傳力度,把楊家埠村內較完整地保存的一座明代古年畫作坊建立成對中小學進行教育學習的基地。

   三是計劃建設一座保存、展覽、培訓于一體的高科技楊家埠木版年畫展覽館。把所有的現存下來的古版、古年畫及老藝人的資料全部保存,並展示于廣大群眾面前。

   四是搞好楊家埠年畫風箏一條街的建設。把明清時期原有的“古畫店”全部建設起來,使來楊家埠購買年畫的客商和來旅遊的旅客能夠看到楊家埠“古畫店”的風貌。

   五是繼續舉辦好一年一度的楊家埠年畫風箏藝術節,組織編寫《楊家埠木版年畫集錦》,擴大提高楊家埠年畫的知名度,讓全世界的年畫愛好者都能夠到寒亭區楊家埠來學習、研討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技藝,使其不斷發揚光大。(濰坊市寒亭區文化局)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
分享到:
相關鏈結
我要評論
合作帳號: 登錄 註冊|忘記密碼?
註冊>>
登錄
下次自動登錄 忘記密碼?

合作帳號登錄

×
航拍中國更多 >>
紀錄片《兩個威廉的長城》更多 >>

©iPanda熊貓頻道 京ICP備10003349號

860010-1159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