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水下考古人員潛在水裏記錄“南澳Ⅰ號”沉船遺址的信息 圖片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每一艘在海底沉睡的船,就如同陸地上的文化遺址,是那個時代濃縮的標本。通過對沉船信息的捕捉詮釋,可以復原海洋文明的碎片,讓人一睹已然滄桑的歷史模樣……今年6月,廣東汕頭“南澳Ⅰ號”明代沉船遺址成為首個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水下考古項目。業界人士認為,該遺址的發掘調查真正體現了水下考古的特點,即不僅關注船艙裏的貨物,同時關注這艘船本身以及船沉沒的過程等,標誌著中國水下考古取得巨大進步。

  正是圍繞著“水下考古新發現與研究”、“水下考古技術與方法”兩個主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趙嘉斌的主持下,第一屆中韓水下考古學術研討會上的中韓學者時而“各數家珍”,時而産生共鳴,雙方在融洽的氛圍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又促進了學術的交流。

  沉船是裝載一個時代生活的時光寶盒

  説起近期中國水下考古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就不能不提中國水下考古隊赴肯尼亞開展水下考古工作的事兒。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調集12名中國水下考古隊的精兵強將,肯尼亞國家博物館派3名專業人員,共同組成肯尼亞水下考古工作隊,通過物探掃描、潛水調查的方式,在以拉穆群島、馬林迪海域為重點的肯尼亞沿海地區發現了5處水下文化遺址,完成了第一年度為期兩個月的中肯合作水下考古項目。對此,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孟原召如此評價:這次“跨國入海”標誌著中國水下考古走出了一條“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道路,即由最初的引進和學習國外水下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到中外合作進行國內沉船遺址的調查與發掘,由獨立開展本土區域內水下考古調查與發掘,再到走出國門進行大規模水下考古調查與發掘。除了去肯尼亞外,今年中國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主要在西沙群島、海南文昌、山東青島等海域開展,均取得了一些重要發現,比如在西沙群島發現了一些從五代至清代的水下遺址。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中韓學者研討水下考古 冀望揭開深藏海底秘密 1 每一艘在海底沉睡的船,就如同陸地上的文化遺址,是那個時代濃縮的標本。通過對沉船信息的捕捉詮釋,可以復原海洋文明的碎片,讓人一睹已然滄桑的歷史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