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體系20年跨越三大步

 

CCTV.com  2010年07月02日 19: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體系20年跨越三大步

  “無”中生“有”——遍地開花——獨樹一幟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體系20年跨越三大步

  □ 本報記者 趙學毅

  經過60年的奮鬥,新中國面貌煥然一新,贏得了包括美國在內經濟體的羨慕和尊敬;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資本市場日新月異,實現了“無中生有”到“獨樹一幟”的華麗轉身。

  短短20年,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體系向前跨越了三大步,投資産品更加豐富,品種體系不斷健全,獨樹一幟的資本體系已經和近百年發展史的歐美資本市場並駕齊驅。

  “無”中生“有”(1990-1992)

  投資品種“小荷才露尖尖角”

  1981年7月,國庫券開始發行,從1982年起,最初的企業債開始出現,1984年,銀行開始發行金融債,這一切喚醒了人們的投資意識。1984年11月18日,飛樂音響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票,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

  隨著證券發行的增多和投資者隊伍的逐步擴大,證券流通的需求日益強烈,二級市場初步形成。1990年,國家允許在有條件的大城市建立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先後營業。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僅有8隻股票,此謂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5隻,此謂深圳“老五股”。1992年2月,真空電子B股上市,B股市場就此誕生,解決了向境外投資者融資的問題。

  期貨産品也“小荷才露尖尖角”。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正式引入期貨交易機制。從而作為我國第一家商品期貨市場,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推出了中國第一個標準化期貨合約——特級鋁期貨標準合同,實現了由遠期合同向期貨交易過渡。

  中國基金業真正起步于20世紀的90年代。1991年7月,發行規模達6930萬元的珠信基金成立,它是國內發行時間最早的基金,標誌著我國投資基金的起步。1992年,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異常迅猛,當年有各級人行批准的37家投資基金出臺,規模共計22億美元。

  1992年10月19日,深圳寶安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992年認股權證,發行總量為2640.31萬張。這是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儘管經歷4年的大起大落後,權證于1996年6月退出證券市場,但在這4年間,權證市場達到相當的規模。

  至此,新中國資本市場初步形成,“投資”一詞不再陌生,股票、債券、期貨、基金、權證成為人們能夠接受的新鮮投資品種。不過,因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及統一的監管,這一時期投資産品的發行相對比較混亂。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針對證券市場提出,“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破除了思想和理論障礙,推動資本市場發展邁出關鍵性的步伐。這是智者的聲音,也是時代的聲音,中國資本市場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投資體系呈現出良好態勢和勃勃生機。這一年,為中國資本市場今天的繁榮埋下了伏筆。

1/3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