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公佈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城鄉居民收入等重磅數據。
第三産業增長速度的加快,使從業人員的從業率大大提高,對擴大就業,增加收入非常有利。而營業稅改增值稅後,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稅負一樣。另外,用地政策和用電等都會提供很好的環境。服務業的比重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來説是個健康的指標。
根據國際貨幣組織在2014年所公佈的2013年世界各國的GDP數據,2013年全球GDP數據達到了73.9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以16.7681萬億美元位居第一,佔全球GDP份額為22.7%。中國在2013年的GDP為9.2403萬億美元,佔據全球12.5%。
一是第三産業增加大幅超過第二産業增加,在30年,甚至改革開放以來,這是第一次。第二點,在總體的經濟數據不是特別亮麗的情況,整個就業形勢非常好。第三點,高新技術産業增加速度遠遠超過傳統産業增加的速度。曙光正在逐漸形成。
厲以寧表示,經濟增速能夠保持7%就不錯了,因為重在質量,你要上去的話,加幾萬億投資的話,並不是沒有可能,但要求質量求結構。對於過去一年的中國經濟,厲以寧認為,雖然去年經濟數據略低於預期,但諸多的改革和可喜的變革才剛剛開始,效果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得到體現。
在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下臺階”?未來增長動力在哪?”等一系列問題備受關注。
國家統計局20日在京發佈“深改元年”經濟年報,深受海內外市場關注。透過一系列“高冷”的經濟數據,記者嘗試以四個字捕捉2014年中國經濟的表情:進中提質之“喜”、創業創新之“樂”、困難壓力之“憂”和穩中求進之“盼”。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産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四季度增長7.3%。
2014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11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2月份比上月增長0.75%。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
20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包括國內生産總值(GDP)、全國就業人數、固定資産投資等2014年中國經濟多項重磅數據。數據發佈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表示,經濟數據和“新常態”的特徵是相吻合的。他認為,應全面看待關鍵數據,對我國經濟增長態勢充滿信心。
國家統計局20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7.4%,基本實現了既定預期。理性看待這一增速,雖然新常態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確實存在,但也讓人看到中國經濟在深化改革、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新風景。
馬建堂指出,7.4%的GDP增長在國際上也還是一個不低的水平。“7.4%的增速後面是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63.6萬億元,現價增量80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不小。所以,7.4%是在合理的區間,7.4%完成了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
李克強強調,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艱難,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艱巨繁重。
張其佐認為,十二五規劃是五年目標GDP年均增長7%,年度目標要符合整個十二五時期規劃。7%的目標就是一個合理區間,不低於7%的發展不必要採取過度的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過度刺激。
辯證把握新常態下的GDP,對大部分地區而言,一定的增速指標還是要的。只不過,要的方式與手段發生了質的變化。具體來説,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要注重總量,靠強勁的增長拉動民生改善;相對發達的地方,精力更多放在結構調整上,科學完善考核機制,這才能準確體現中央轉變發展方式、革新政績觀的本意。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4年12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全國70個大中城市12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6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僅深圳一城上漲,漲幅為1.2%。
當前我國CPI、PPI數據低位運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輸入性價格也在低位,正是價格改革的“窗口期”。只有抓住機遇,真正向市場化方向邁進,才能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這必將更多轉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