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統計開放日”特別報道:讓開放的統計走近公眾(圖)

 

CCTV.com  2010年10月18日 16: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信息報  

  一場秋日的細雨將京城的空氣沖刷得格外清新。9月20日上午,位於北京西城月壇南街57號的中國國家統計局機關大樓,這個對普通人來説頗感神秘的地方,敞開大門迎來了50多位“特殊”的客人。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統計調查員、先進工作者代表,還有統計數據用戶的代表、網友代表、首都部分高校學生代表以及新聞界人士,應邀前來參加國家統計局舉辦的首個“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他們的到來,受到了以局長馬建堂為首的國家統計局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及各司級單位領導的熱情歡迎。賓主歡聚一堂,暢敘統計公開透明,共話統計科學發展,現場交流氣氛十分活躍。

  這是一次統計工作的組織者、參與者、受益者的“聚會”,這是中國統計開放透明進程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這是國家統計局在新形勢下推動統計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的一次重要行動!

  中國統計發展的歷史上,必將深深烙下此次活動的印記,社會必將銘記這次活動的深遠意義。

  開放透明,讓社會公眾走近統計

  

  秋雨綿綿,沒有阻擋住代表們迫切一睹統計機構“芳容”的步伐。當天的活動定於9點開始,不到8點鐘就有心急的嘉賓來到了國家統計局的活動現場。這些代表來自社會各界,其中,網友代表15人,佔嘉賓總數的1/3,他們是通過網上自願報名、隨機抽取的。

  邁入國家統計局南門大廳,大廳正中豎立的一塊大大的展板上自上而下書寫著“中國統計開放日”、“統計和您在一起”、“走向公開透明的中國統計”等字樣,鮮明的主題一下子拉近了人們與統計之間的距離。“一直以為國家統計局是為黨和政府提供宏觀決策依據的重要部門,門檻是很高的,很難對我們普通民眾開放,沒想到今天我以普通網民的身份踏進了這道大門。”網民代表、某企業公關總監張宏達一邊簽字一邊對記者説。

  國家統計局是國家一級保密單位,一直以來,在普通公眾眼裏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第64屆聯合國大會確定,今年10月20日為“世界統計日”,並在上海世博會上舉行,為配合這項活動,第一個“中國統計開放日”應運而生。國家統計機關、統計數據産生的過程、統計數據本身……都正撩開神秘的面紗。“據我所知,目前政府各部委裏只有外交部舉辦過類似活動。”媒體代表、新華網記者王鐳表示。

  上午9:45分,國家統計局所有局領導在馬建堂局長的帶領下健步來到三樓會議室,依次與坐在前排的統計公眾代表一一握手。馬局長在致辭前的坦誠開場白贏得了與會代表的熱烈掌聲,他説,我們十分歡迎各位公眾代表參與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我們今天統一穿著深色西褲,白色上衣,特意不穿西服不打領帶,這樣既表達了我們對各位的尊重,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國家統計局領導與公眾代表的交流互動就在這樣輕鬆的氣氛中展開。當一位統計員家屬介紹了她對統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時,平時不茍言笑的馬建堂還臨時客串了主持人的角色,現場對統計工作人員的家屬進行了採訪。

  所有前來參加“中國統計開放日”的代表們都十分興奮,他們紛紛主動在大廳展板下方鄭重簽名留念,留下值得記憶的一筆。

  參觀了中國統計資料館後,來自天津發改委綜合處的公眾代表何佳感慨地説:“以前一直做國民經濟分析,對統計並不甚了解。參加這次活動後,對我國統計的歷史沿革有了新的了解,中國的統計歷史很厚重啊。”

  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專業的統計,讓公眾目睹了數據的産生過程

  

  煮餃子時,檢查一鍋餃子是否煮熟了,往往會從裏面隨機撈取一個出來嘗一嘗。品嘗一個餃子就能知道這一鍋餃子熟沒熟,這就是統計中最常用的抽樣調查方法。在參觀中,講解員一個雖簡單卻形象的比喻,讓來賓們很快就理解了統計的含義。

  在電子閱覽室,代表們被展板上的漫畫所吸引,一幅幅漫畫,將GDP、CPI等各種指標解釋得深入淺出。

  來賓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饒有興趣地參觀了中國統計資料館的電話諮詢室、公眾閱覽室、檔案閱覽室等,並在影像廳觀看了科普片《話説統計》和宣傳片《與時俱進的新中國統計》。他們還了解到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統計諮詢、統計查詢、宣傳統計知識和發佈統計信息等服務。

  在公眾閱覽室、檔案閱覽室,代表們還看到了為慶祝“中國統計開放日”和“世界統計日”,國家統計局推出的系列科普讀物,如中國統計概覽,統計小知識等。

  來自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的一名糧食實割實測基層調查員,拿出他那一套用於測算糧食産量的“家什”來,來賓們紛紛圍了上去。他用各種實物統計工具演示了如何測量夏糧收成。“這樣的演示不僅新穎,而且讓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數據是怎麼産生的,讓我真切地感覺到統計數據是值得信賴的。”網友代表張宏達説。

  統計連著你我他,統計發展靠大家

  

  在統計資料館的人口鐘前面,嘉賓們對這一新鮮玩藝兒都十分感興趣。這個人口鐘底座是56個民族的人身像,他們共同托起了一個地球儀。這個人口鐘實際上是計算中國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的,人口鐘顯示:中國每分鐘增加人口13人,世界每分鐘增加人口147人。

  實際工作中,統計工作者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不配合統計調查的事情。北京市東城區普查員張萌説,她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經常吃閉門羹,甚至受謾罵和恐嚇。但是她毫不氣餒,一次次重拾信心,想方設法,與普查對象軟磨硬纏,最終以心換心,圓滿“攻克”一個個“困難戶”。

  來自西城的採價員説:“採價工作能否順利地開展,和採價點人員配合程度是密切相關的。記得我剛到採價點採價的時候,很多商販根本就不配合,不願意講出商品實際成交價格”。為此,西城區統計局調查隊為採價員統一辦理了規範的調查證,證明這是CPI調查,這項工作是政府的合法行為。同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向調查對象保證做好資料的保密工作,對於採價過程中了解到的價格信息和採價數據資料等,不會擅自對外公開,從而消除調查對象的顧慮,確保提供數據的真實性。

  社會公眾既是統計的被調查對象也是統計數據的需求方。在電話諮詢室,統計諮詢專家就接到了一位上海某高校老師做一個課題研究的諮詢電話,專家很耐心地給予了回復。但統計專家金桂芳説:“有些數據是沒有現成的數據可以提供的,我們可以告訴對方查詢的途徑和方法,或者通過專門的申請來解決。”記者了解到,這裡每天要接各種中英文諮詢電話30多個,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

  公開是一種姿態,透明更是一種自信

  

  來自四川某高校員工、網友代表付宏君説,每次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總會引起一些熱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公眾對統計數據的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才有誤解。只有更多地、全方位地宣傳統計工作,解釋統計數據,才能更好地消除社會各界對統計的誤解。

  社會公眾代表、河北經貿大學教師張彩霞説,她從事了20多年的統計教學工作,最大的感觸就是公眾對統計工作看似很了解,其實很陌生,並由此造成了很多的誤解。她建議政府從不同的渠道更多地宣傳統計。只有了解了,才能達成理解,才能更多地支持統計工作。

  常年跑統計口的人民日報高級記者朱劍紅説,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回應社會的應答工作做得還是很及時的,但是擴大統計工作的社會認知範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一步一步來,逐步提升公眾對統計數據和統計工作的理性認識。希望今天這樣的活動能形成一種制度,以後經常舉辦,並且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劉錚説:“今天的活動,一是體現了統計局開放透明的決心,全體局領導和全體司長都出來和嘉賓交流互動,是誠心誠意的;二是交流的效果好,來自基層的統計人員對CPI、居民收支等數據的採集做了詳細介紹,對網友們提出的問題,局長和相關司長都作了詳細的回答,互動的氣氛良好,也解釋清楚了一些問題。統計局和公眾的互動開了一個好頭,期待今後能夠不斷發展下去。”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作為地方統計系統的代表和網友代表也被特邀前來參會。他説,參加這項活動心情跟以前完全不一樣,這是屬於統計人自己的節日。他建議,中國統計系統可以轉變思路,以“數據工廠”的理念,按“人財物、産供銷”的思路來生産、管理、營銷統計數據。

  “每一個人都是統計的被調查對象,統計需要大家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如是説。

  網友代表張宏達説:“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成就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統計數據上。統計數據譜寫著新中國變化騰飛的新篇章,數字中凝結著中國的歷史。”

  在公眾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下,中國統計將更加走向開放透明,統計數據會越來越令人信服。

責編:龐帥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