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6日 10:29 專家觀點 我要評論
日前,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十項措施。今天解讀十項措施的核心詞是“農村建設”。因為在這十項措施當中,其中有五項的內容都和農村建設息息相關。30年前,我們的改革開放始於農村,3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度啟動新一輪經濟建設的時候,我們依然沒有忘記這片中國最廣袤的大地。今天,十大措施半數面對新農,刺激經濟,農民利益被放在首要位置,新政策如何遐想未來一個新農村?央視二套《今日觀察》節目中,評論員何帆和張鴻一起關注新農村改革。
三農新政:新舉措還須解決老問題
何帆:新舉措很具體 切實改善農村初中校舍建設
(《今日觀察》評論員)
這次新舉措很具體,具體講到要加強對初中校捨得建設。
現在建設希望小學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唯獨初中的校舍,在最近幾年實際上曝露的問題越來越多。一些初中學生上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到需要走路三四個小時的走讀中學上課,要不然就去寄宿制的學校。但寄宿制學校學費就會較高,而且很多寄宿制的學校,實際條件也非常的差。我參觀過的有些學校,實際上連食堂都沒有。學生都是在院子裏面吃飯,一邊吃飯,雨水可能都掉在碗裏。這種情況非常讓人心疼。
張鴻:新舉措直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今日觀察》評論員)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裏面專門把水利提了出來,除了病險水庫的改造,還有水利問題,還提到灌區節水的改造。這裡就涉及到農田水利的一個基本建設。
很多農田水利建設灌溉工程是70年代建的,這麼多年基本上就沒有正規的大修過。在風調雨順時,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有旱災、澇災,就會形成大問題。這也是影響農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隱憂。
今天上午發改委就公佈了糧食安全中長期的規劃的綱要,這裡邊就特別提到,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逐年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種糧補貼逐步理順糧食價格,我想這才是真正解決後顧之憂。
某種程度上,城鄉二元體制下,城市的歸城市,農村的歸農村,這當中有一個壁壘,而且都已經持續很多年了。這種體制下,對農民其實一直是有欠帳的。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周天勇他曾提供了一個數據:他説不算其他的貢獻,比如説像農村儲蓄向城市提供有償信貸的資金,就是僅僅以工農産品剪刀差,土地徵用工資差和沒上社保這些費用來算,農民從新中國成立以後,為工業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積累,最保守的貢獻估計高達30萬億。農民為城市的發展付出了30萬億這樣一個代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應該對農民,對農村應該心懷感恩。
農村須加大公共設施投入
收入預期怎樣穩定,生活品質如何提高,城市發展的30年,今天彌補的是過去在農村怎樣的一筆欠帳
何帆:當農民比當經濟學家更難
(《今日觀察》評論員)
過去覺得當個經濟學家很難。現在才知道,在中國當農民比當經濟學家還更難,為什麼?農民一直是受傷的。因為農民他只是在種糧食,種棉花,養豬,他是在農業這個生産鏈條最低端的那個環節。
市場裏,農産品價格的波動性非常大,因為農民是根據過去一些市場的情況來判斷,我以後該生産什麼,但是一旦大家判斷這個市場很好,大家都去生産,那麼這個時候供給增加,需求減少,這個時候價格又下降了。現在農民是很難,你要讓他去種糧食,糧食的價格在波動,讓他去養豬,豬肉價格在過去幾年波動也很大啊。
那如果不種糧食,不養豬,出去打工行不行?到打工的那些行業,也是受外部影響的波動最大的,到出口企業,到房地産企業,都是受經濟週期的影響很大的。這是農民致富的一個硬傷
現在必須要把這個公共産品提供出來,因為講要擴大內需,要瞄準農村,要擴大農村的內需。但怎樣才能夠擴大農村的內需?怎樣能夠讓農民更多的消費?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必須要增加政府對公共産品的投資。
因為在農村很多消費,不是説有錢就能夠消費得起了。大概在十幾年之前時候,有媒體報道一位農民買了洗衣機,但是回家之後,找不著電,只好用洗衣機去裝大米。前兩年我去過沿海的比較富裕一個地區,有一個很成功的農民企業家位賺了很多的錢,給他心愛的太太買了最昂貴的法拉力轎車。但那個車開不出去,因為他們那裏沒有路,所以那輛車一直就停在車庫裏。
張鴻:啟動內需不能功利
(《今日觀察》評論員)
啟動內需不能功利,比如現在給農民提供這種公共服務,提供這種基本的保障,是為了刺激內需。但其實即使沒有刺激內需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農民應該享受這些公共服務也應該是政府提供的。當政府提供了這些公共服務,提供了整個保障,才能解決後顧之憂。
何帆:農民只剩手中土地了 不要老盯著不放
(《今日觀察》評論員)
每年一號文件,都是跟農民有關的,跟農村有關的。但過去的農業政策也看到一個弊端,這個弊端是農民的權益一直得不到保護。
農民始終是被動的,農民始終是弱勢的,農民始終是最後讓他們來承擔一些改革的成本的。比如説城市的人擔心通貨膨脹,那麼最後呢,維持物價穩定的這個責任,往往是由農民來負擔的。城市的人要求企業要更有競爭力,要出口更多的産品。但是價格為什麼會那麼低,它的勞動力為什麼會那麼低,也是由農民兄弟來承受的。
我們不應該僅僅看到現在政府要給農民什麼,還要看到我們怎麼能夠保證農民過去已經有了的,但是又少的可憐的權益,不要被人拿走。比如現在很多農民來説,由於我們沒有非常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他靠是靠他一塊土地活著。所以這一塊土地對他來説有兼做社會保障的功能。現在出現城鄉一體土地的市場,對農民是有好處的,但擔心由於農民是弱勢,在這個交易的過程雙方的力量是不平等的。既使是一個自由交易,它也有可能會損害弱者的利益。
所以農民只剩下最後那一塊土地了,但卻還有很多人在繼續盯著農民手中的這塊“肥肉”。
張鴻:擔心投資農村的錢是否真能花到位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的擔心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錢夠不夠?第二錢能不能花在應該花的地方?比如説農田水利改造,農田水利改造.看上去好像是屬於農業部門的,但其實它是歸水利部門解決的。所以這個錢可能就會劃到水利部門,你知道水利部門它又會有更大的任務,什麼任務,大江、大河、防洪防澇等等,
所以這個錢,是不是就用在農田水利這一塊了?在水利部門裏面是不是只佔一個很小的一個份?還有林業部門,也是在這個整個農業的這個發展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將怎麼來協調把這個錢用到實處?
改變成就應更多與農民共享<
面對共和國成長的一次分享,還是對國家經濟增長模式的一次轉變,世界經濟發展加大三農投資,利好的同時,是否也面臨改革的重大機遇?
韓俊:要實實在在為農民減輕負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當前我覺得最為見效的,還是要大幅度地增加中央和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
這一方面如果加大投入力度,能夠拓寬投資的來源,一方面可以夯實我們整個農業發展的基礎,改善農村消費的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它可以馬上起到一個立竿見影的作用。
擴大內需我們一定要立足於長短結合,除了剛才我講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外,應該在著力解決農村的民生方面,還要有一些大的一些政策舉措。這次十項措施裏面都涉及到了,特別是在農村的提高低保標準,提高扶貧的標準,特別是在加快農村的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面,我們應該説,還要繼續加大投入的力度,來減輕農民在這一方面的負擔。
何帆: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福利
(《今日觀察》評論員)
如果從長遠的立場來看,從一個大的歷史時段來看,到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所以我們可以把過去的60年劃成兩個30年。每個30年我們都有最輝煌的成績,剛剛建國的時候,是奪取了革命的勝利,靠什麼?靠農民兄弟的支持。在第二個30年時候,一開篇的時候,做了這個改革,從此創造出來一個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奇跡,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煥發農村的活力。
到明年,又是一個新的篇章,要開篇了。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要促進一個中國經濟長久的繁榮,靠的是什麼?因此,我覺得也是千方百計都要提高農民的福利。
張鴻:城裏人應該反哺農民
(《今日觀察》評論員)
對這個新農村改革的政策充滿期待。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非常完善的綜合性的政策。整個農業結構上有調整。另外,還有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詞叫反哺。就是我們城裏人應該反哺農村,就是該反哺農民。因為他們的的確確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享受的紅利是最少的。整個社會發展帶來的這些福利,也應該讓他們同時享受到。
(CCTV-2《今日觀察》,播出時間:週一到週五 21:55-22:30。重播:23:50—24:20,次日13:00)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