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01: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説,長期以來,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的資源配置都是按照行政關係,違背了市場的規律,現在迫切需要打破這種佈局,按照産業發展規律重新佈局,北方聯合出版傳媒的經驗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改革到位的出版集團遞增都是在30%以上。
圖片02:通過並購,遼寧出版集團把貼近市場的民營資源,納入到出版發行平臺當中,雙方的優勢對接帶來了壹加壹大於二的結果,資本和資源結合之後,萬卷出版公司的圖書品種擴大了3倍多,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697%和642%。
柳斌傑:出版業從産品經營時代走向資本經營時代
(主編:馬洪濤 記者:袁柏欣 攝像:陳艷波)
點擊觀看節目視頻<<<<<<<<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文化體制改革。前兩天,我們報道了廣電部門和文藝團體的改革進程,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出版傳媒業的情況。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裏,就有兩個與出版息息相關,活字印刷和造紙術。而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圖書出版國,近600家出版社每年新推出圖書27多萬種,出版總量達69億冊。然而,我們如何從出版大國走向出版強國?接下來就來看看一家出版傳媒集團的嘗試。
“中國出版傳媒第一股”
8月25號,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簽署了跨地區互利雙贏《合作實施協議》,記者注意到,在大盤震蕩的背景下,協議簽署前一天,也就是8月24號,北方聯合出版傳媒的股票漲停,25號停牌,26號出版傳媒的股票又迅速漲停,顯示了市場對這一合作的強烈關注。
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慧英:“因為它帶有是標誌性的一個合作,因為全國的出版發行改革已經經歷了由事業轉制為企業,然後進行改制重組,到了用資本為實力,以資産為紐帶,以資本合作的形態,來共同打造大型出版發行産業集團和戰略投資者的這樣一個新的階段。”
任慧英透露,作為中國出版業國有控股出版發行企業與出版上市公司之間的首次跨地區合作,將有利於給目前正處在以資本運作方式加快發展的北方聯合出版傳媒注入新活力,同時使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利用北方聯合出版傳媒上市公司平臺,獲得自身又好又快發展的條件。
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力田:“我們就是要抓住這次機遇,要通過北方聯合傳媒已經上市公司,進行通過資本合作間接上市,實現我們的更大的發展。”
事實上,除了資本市場對此次合作看好以外,有關部門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現在就是主要把它推向市場,讓它進入市場發展的軌道,進入資本經營的層次上去,讓資本和其他市場要素都能流動起來,我們的目標是打造航空母艦。”
作為這場資本合作其中一方的北方聯合出版傳媒,于2007年12月21日實現IPO上市。這步跨越,不僅意味著它成為了“中國出版傳媒第一股”,而且意味著一場歷經七年的艱難改革,終於推動著遼寧省出版業從産品經營邁向了資本運營時代,一艘出版航母開始起航。
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慧英:“突破點就是我們要進入資本市場。”
十年前,當多數出版社還沒有實施産業化發展概念的時候,任慧英卻已經把目光瞄向了資本市場,為了這個夢想,在他54歲時,辭去了遼寧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版權局局長職務,出任遼寧出版集團董事長,遼寧出版集團作為中國出版業第一家實現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並獲得國有資産授權經營的産業化集團按照産業規則、市場規律謀求改革突破、創新發展。
任慧英:“也有一種使命感,就覺得也是你要為這個團隊,我們去改變一下,我們這個企業的狀況。”
從大學畢業進入《遼寧青年》雜誌到擔任省新聞出版局局長,任慧英從來沒有離開過出版行業,然而,當時遼寧的出版業和全國一樣,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就在任慧英出任董事長前兩年,範文南辭職離開了出版社,當時33歲的範文南是遼寧出版系統最年輕的社長助理。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美術出版社社長範文南:“其實不想走,其實確實不想走,當時那個環境我覺得我必須走。”
當時的美術出版社將近500人,出版的圖書90%沒有市場。但因為是事業單位,沒有人對此負責任。
“到現在,到目前為止我還不明白什麼叫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我只是想什麼呢?既然你是企業,你從勞動分配上,包括你創造價值,都應該有企業的行為。”
2000年3月29號,遼寧出版集團掛牌運營。在出版領域,遼寧出版集團第一次實現了和行政管理機關徹底脫鉤;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完全以資産和股權為紐帶,由主管、主辦關係轉變為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參股公司;打破了出版單位只生不滅的狀況,對經營狀態欠佳的期刊、出版社進行了關停,實施重組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公開招投標經營,2004年,下海六年,已經擁有了自己工廠的範文南重新回到了出版社。
“我在出版社以前的工作時間沒完成我的理想,可以這麼講,這是一方面,另外我覺得就是出版社確實需要一個變革,他正好國家和集團提出改制我覺得是一次機會,也是一次機遇。”
對於一直弄不懂什麼叫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範文南來説,如今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遼寧出版集團對在職在崗的2150人,全員實現了徹底身份轉換,由原來的公務員、事業人、國有人全部轉變為市場人,社會人。整個出版社範文南只聘用了54個人,包括範文南自己,都處於動態考核之中。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美術出版社社長範文南:“你的在出版社拿走的費用是包括工資包括什麼,和你花的費用相關聯,當你工資和這個保險等等住房公積金一切,高於你的利潤的時候,你可能要回家了。”
轉企、改制讓遼寧出版集團脫胎換骨,遼寧出版集團作為中國出版業第一家實現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並獲得國有資産授權經營的産業化集團。 圖書出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幅增長,圖書再版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2006年8月,集團按上市要求,重組改製成立了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快速運作和打造全國出版業第一家上市的出版傳媒公司。2007年12月21日,出版傳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天股價飆升329.53%,成為“2007年滬市最牛新股”。2009年1月,遼寧出版傳媒上市整整一年,持續、穩健發展的同時,更名為北方聯合出版傳媒,啟動打造出版産業“航母”的全新發展。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認為,在中國出版業,北方聯合出版傳媒第一個實現了編輯業務與經營業務整體上市,完成了從傳統體制向現代企業的根本性轉變。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大家如果這樣做,我們真正的市場主體,我們真正的改革才能到位,我們的發展也才能走上産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這個軌道,我覺得它的價值在這個地方。”
遼寧出版集團:走出省區界限、走出所有制界限、走出國門界限
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率先出擊的遼寧出版集團在國內創造了一個個第一,第一家實行政企分開,第一家徹底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第一個將出版社的編輯業務與經營業務整體上市。而拿到了資本市場這把金鑰匙,又為遼寧出版集團在圖書市場上打開了一道道大門,它不但展開了跨地域的橫向合作,也實現了出版資源的縱向整合。
李克,知名民間圖書出版策劃人,2008年,一直游離于體制之外的李克接到了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遞出的橄欖枝。
智品書業總經理李克:“我要把我保險櫃的鑰匙交給另一個人,我還是很猶豫的,但是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之中,整個的産業只有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一定要爭取把這三年和國家的出版企業共同發展,我認為是最好的一種選擇。”
運用從資本市場獲得的力量,北方聯合出版傳媒以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作為上市募集資金投入的“出版策劃”項目的實施主體,成立了註冊資本2040萬元的智品書業,李克以出版資源入股。萬卷公司同時還和另一名知名民間策劃人路金波合作,成立了註冊資本2000萬元的萬榕書業,路金波同樣是以出版資源入股。在中國出版業,北方聯合出版傳媒第一次把民營出版工作室托出了水面。
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慧英:“過去很多出版單位都是私下的,因為在出版新聞管理上還有很多約束,那麼它這個有時候就説,甚至買買書號,那都不是公開的,但是我們是公開托出水面,你要進入我的平臺是吧,那麼就説你必須是有志於主流出版,甚至你今後想為主流出版做出貢獻,然後你由水下浮上水面,進入我們的平臺。”
通過與民營出版工作室的合作,萬卷公司如今旗下擁有韓寒、安妮寶貝、石康等一批知名青年作者,出版了一大批發行量在10萬冊以上的暢銷書,佔有全國青春文學圖書市場18%的份額,一舉躍居細分市場前三位。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家藏四庫》叢書,正在創造全國單套書銷售億元紀錄。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總經理李英健:“到今年的5月份,我們整個的萬卷出版公司在市場佔有的份額,據開卷統計達到了第32名,也就是説在全國570多家出版社的總排行32名。”
通過並購,遼寧出版集團把貼近市場的民營資源,納入到出版發行平臺當中,雙方的優勢對接帶來了壹加壹大於二的結果。資本和資源結合之後,萬卷出版公司的圖書品種擴大了3倍多,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697%和642%。就在圖書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的同時,遼寧出版集團還把眼光瞄準了另外一個市場,這才是它們的最終目標。
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慧英:“大約十年前,去參加就説被全世界出版人認為是,就説是出版業的奧林匹克盛會,就每年一度的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那麼去參加這個展覽會,當時我看到在中國展區,包括了台灣出版和香港出版,沒有發達國家的人來問津,冷冷清清的,幾個大紅柱子,幾個大紅燈籠,我當時覺得很受刺激。”
任慧英説,從那之後六七年,他再也沒有去過法蘭克福,而在2006年,任慧英再次來到法蘭克福時,遼寧出版集團在中國出版業第一個進入了標誌世界主流出版實力的八號館,中國‘遼寧出版集團八個方塊字,第一次出現在八號館,許多國際出版公司主動上門洽談業務。
任慧英:“我們才第一次感受到外國人怎麼跟著我們跑,説你們這個什麼選題賣給我吧,我們説不行,版稅太低不賣,那在我們的展臺,這邊是意大利,這邊是西班牙,然後就説因為我們人很多,然後我們老不停的管他們去借凳子,最後他們説不用還了,反正我們這也沒有人。”
2006年開始,遼寧出版集團實現了從過去單一的引進,轉變為規模型的輸出;從版權出口,轉變為成品書多元化出口;從原來主要和港臺合作,實現了進入歐美和東南亞部分主流出版市場。在北方聯合出版傳媒國際出版中心主任陳慈良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這些世界知名出版公司的書目。
記者:“能進入這個書目能意味著什麼?”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出版中心主任陳慈良:“意味著就是我們進入了歐美主流圖書市場。”
在陳慈良的工作室,記者還見到了這些分別用中英等文字印刷的圖書,隨機翻開其中一頁,兩個版本完全一樣。陳慈良説,這些圖書都是用國外書號出版的,中外文版本完全一樣説明北方聯合出版傳媒的內容、設計已得到了國際認可。運用資本的力量,出版傳媒將在全球五個發達國家設立連鎖出版工作室,從借船出海到海外造船,跳出原來的中國元素、中國風格,轉向做全球內容。
陳慈良:“現在我必須要全球內容做全球市場,我把全世界的資源做全球市場。”
改革的力量為何如此強大?
走出省區界限、走出所有制界限、走出國門界限,遼寧出版集團外延式擴張的腳步逐步加快,企業發展的腳步也在同步加速。改革的力量為什麼會如此強大?我們也專訪了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
記者:“在您看來應該如何評估意識形態和市場規律的關係?”
柳斌傑:“這兩個關係應該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你的産業越發展,你的實力越強,你佔領的市場越多,你的意識形態的陣地越鞏固,相反的你要失去了産業能力,失去了傳播能力,失去了市場,等於你放棄了陣地,你沒有這種觀念去看待這個問題,你發展産業和你鞏固意識形態陣地,你在兩條道上跑,你做不好,這是我們思想觀念上一大問題。”
柳斌傑説,長期以來,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的資源配置都是按照行政關係,違背了市場的規律,現在迫切需要打破這種佈局,按照産業發展規律重新佈局。按照中央要求,兩年之內,出版社要全部轉企改制,三年之內所有非時政類的報刊也要走上市場,成為市場主體。
柳斌傑:“那麼接著一步就要整合出版資源,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這種資源配置的結構,集中優勢,集中資源來培育幾個中國第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傳媒的集團。”
柳斌傑告訴記者,培育世界一流傳媒集團任務艱巨,最大的障礙就在於傳統模式下按照行政區域配置資源的體制,導致很多人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記者:“那今年重組和調整後會不會出現那些人擔心的問題,這個太歲頭上的土動不得?”
柳斌傑:“沒有任何問題,經歷了這以後,現在我們的重組以後的,走向市場的這些集團,方向更加正確,為什麼呢?這個道理在裏面,現在的如果出了方向性的問題,影響到企業效益,跟它的利益有關係,原來那種體制,跟他任何利益沒有關係,他們弄壞了,他走人了拉倒了,現在就不一樣了,你要是私人投資幹企業,你敢去把你的老本都砸在裏面去嘛,它不可能,它一個基本的機制在那擺著,所以方向更加正確,這幾年改革以後的出版集團,出版社基本就沒有發生過這個問題,把關更加嚴了,所以我們所擔心方向上的問題沒有出現。”
柳斌傑説,北方聯合出版傳媒的經驗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改革到位的出版集團遞增都是在30%以上。下一步的關鍵就是要打破區域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行業界限,讓資本和各種市場要素充分流動,走産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由産品經營進入資本經營的時代,在未來十年內,讓文化産業成為中國重要的支柱産業。
柳斌傑:“那麼下一步我想我們國家的政策會進入到資本支持這樣一個方向上去,就是為市場主體開闢安全可靠的投融資的渠道,為資本的流通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資本的增值提供優惠的政策條件,這將會是我們整個國家政策的趨向,也是産業發展的一個總的趨勢。”
半小時觀察:從産品經營到資本經營
2008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全國24家出版集團作過調查。結果17家完成轉企改制的出版集團公司,平均總資産增長66.2%,利潤總額增長25.3%,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團,平均利潤負增長43%。這個巨大的反差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出版傳媒業實行轉企改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成功的文化産品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創造的結果。就像《哈利波特》暢銷全球,羅琳的遐思妙想固然重要,但離不開一個成熟的運營團隊,一套完整的策劃、生産、發行、銷售體系,在她背後作為支撐。只有全面與市場接軌,使市場在配置資源、引領消費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文化資源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體現。而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文化産業發展能夠遵循這條規律,實現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雙贏。
遼寧出版集團的改革經驗讓我們看到,把作品變成産品、把資源變成資本,出版傳媒才能找到準確的定位,將自身的價值凸現出來。在文化産業中佔據了核心地位的出版傳媒,一頭關聯著巨大的文化消費需求,一頭事關國家軟實力的提高。這個行業自身不斷改革,完善和發展,不僅帶來經濟上的巨大回報,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産業升級、結構優化,才能全面提升文化傳播的能力,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