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資料圖片:GDP年增長情況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專家表示,7.3%的增速仍然屬於合理運行區間,三季度就業、物價、居民收入等關鍵指標仍然保持穩定。(10月21日中國新聞網)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決策層和普通民眾已經不再對GDP“頂禮膜拜”。本屆政府首次提出了GDP增長“合理區間論”,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就曾表示,“大家都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但是對於中國政府來説,最關注的還是中國的就業情況”。
於是,一項項“讓百姓墊起腳尖就能觸摸到”的改革舉措相繼涌現:國務院取消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需報國務院部門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60%左右;減少、整合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從改革前的220個減少到目前的150個左右,減少了近三分之一;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100億元;先照後證、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施行,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已逾600萬戶,呈爆髮式增長;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繼續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破冰前行,民營資本設立銀行啟動……
通過這一系列“組合拳”,我們可以看到,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決策層就盡可能不讓市場形成政策依賴,同時又讓市場感受到政府在政策框架內有所作為。
雖然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但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繼上半年之後再次“跑贏”GDP增速。數據顯示,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同比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比前三季度GDP增速(7.4%)高0.8個百分點。
正如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的,“如果能夠實現全年GDP增長7%就不錯了,如果能夠保持在6.5%-7%也很好。因為,接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重在質量和結構的完善,而不是單純追求經濟增速”。
過去三十多年裏,中國積累的巨大經濟總量,為今天敢於挺直腰板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當前經濟增速放緩過度敏感,慢,是為了華麗轉身。繼續走老路,繼續GDP崇拜,才是中國經濟真正的危機。(中國經濟網網友 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