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百姓眼中的2013:收入開始跑贏GDP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03日 0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圖片由人民視覺提供

  來京打工5年,送貨司機成軍月薪漲了一倍——

  收入增長 忙也開心

  本報記者 鮑 丹

  歲末年初,成軍的活更多了,為北京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當送貨員的他,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點鐘才能下班回家。“忙才高興,公司生意好,漲工資才有指望嘛!”他説。

  從山西到北京打工5年多,成軍的月工資也從最初的3000多元漲到6000多元,每年年底還能有一兩萬元的年終獎,這樣的變化曾是成軍想不到的。

  成軍來自山西省晉中市的一個小村莊,22歲來北京打工,妻子孩子現在還在農村。雖然工作辛苦,從早忙到晚,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在成軍心目中,北京依然美好:不停水、不停電,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道路整齊、公園優美,各種新産品層出不窮。最關鍵的是,只要肯吃苦,生活就有盼頭。

  不過,收入雖然有增加,但成軍覺得增加的還不夠快。

  “不是我不知足。”成軍記賬的小本上,有幾條開銷是“硬碰硬”的:房租每月2500元、給父母寄1000元、孩子上幼兒園及其他開銷1000元,剩下的2000多元,自己再怎麼省,也得花掉幾百元,每年只能存下兩三萬元。“掙北京的工資回老家花,生活還説得過去。但如果想把妻子孩子接到北京一家團聚,這點收入哪夠花?”

  最讓成軍擔憂的是進步空間不大。成軍是送貨司機,會開車、能吃苦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但在公司裏這些實在不打眼。“年輕的大學生們拼一拼,就能升職加薪。我們送貨員,再怎麼幹也只能是送貨員,工資當然也不可能比人家漲得快。”

  最近聽説農民工子女也可以在北京上學了,成軍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了。自己吃虧就在上學少,如果孩子能到城裏上學,自然有前途得多。而這意味著他要付出更多努力。

  新一年,成軍想讓妻子也來北京務工,畢竟外出務工的收入遠比在老家可觀。“我不怕辛苦,就是希望工資漲得再快一點,存的錢更多一些。”

  【專家點評】

  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收入開始跑贏GDP

  居民收入跑贏CPI不難,能否跑贏GDP才是人們更關注的。2013年前3個季度,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與GDP增速基本同步甚至略高一點,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數年高於城鎮居民,這是一個好勢頭。

  收入的增長與改革的推進密不可分。國務院制定了“提低、擴中、控高”等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逐步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都有利於居民收入提高。

  在未來一段時期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關鍵在從制度上解決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問題,為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創造一個良好的預期。三中全會《決定》提到的“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等都會形成很好的預期,需要認真落到實處。

  牛奶漲價、羽絨服漲價,餐飲降價、電器降價,北京居民付薔一家對價格變化格外關注——

  物價還行 壓力減輕

  本報記者 劉志強

  “前兩天還是一塊九,一下子漲到了兩塊二。”北京朝陽區金臺路一家超市內,市民陳大媽看著三元袋裝牛奶的價格,皺起了眉頭。陳大媽每天去超市,物價變動了然於心。“我們老兩口退休了,不指望退休金能漲多少,就希望基本生活成本別增加得太快。”陳大媽説,一年來,大米、麵粉的價格大體沒變動,就是蔬菜、肉類受季節影響較大。

  跟陳大媽不同,她三十齣頭的閨女付薔更在意的倒不在吃,而是穿和住。付薔在一家快銷服裝外企總部上班,對時裝市場行情挺清楚。

  “同樣一款衣服,一年前賣499元,現在價格漲到599元。”付薔説,服裝漲價,原因倒也簡單,無非是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比如羽絨服,每件貴了兩三百元。”付薔告訴記者,受禽流感影響,去年鴨絨供應量大幅減少,價錢最高時每公斤同比上漲40%。再者,前兩年,沿海一帶工人月工資才2000元,如今開3000元也未必能招到人。

  聊起房價走勢,付薔頗為得意。2013年初,她思量再三,以140萬元的價格,貸款買下一套東四環附近55平方米的一居室。之後北京房價一路走高,讓付薔覺得當初買得划算:六七月份,相同戶型房屋已漲到180萬元;年底,市場價已達220萬元,“看這架勢,越早買越值。”

  除了住和穿,對付薔這樣的“白領”來説,偶爾下下館子也稱得上剛需。可對月入剛過萬元的付薔來説,房貸就佔去一半多,餘下的錢得緊著花。“國家對公款吃喝控制很嚴,好多餐館都主動打折、降價、做團購,受益的當然是消費者咯!”付薔現在常常團購,平日兩三百元一位的自助餐,團購花費不超百元。

  盤點一年物價,有漲的,也有沒漲的,比如水電費、通信費、交通費。還有電器價格,不但沒漲,還降了。付薔正盤算著換臺電視機,在網上一看,一台47英寸的3D智慧電視才2999元,比前兩年便宜多了。

  “雖説降的少、漲的多,但這一年物價總體上跑得不算快,對生活的影響不太明顯。就應該這樣,要是漲價速度超過收入提高的速度,生活質量不就縮水啦?”在付薔和她的家人看來,物價慢點兒漲要比增加工資還重要。

  【專家點評】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

  物價將延續溫和上漲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預計為2.7%,相對於GDP7.7%左右的增幅來説,處於相對溫和的水平。

  物價溫和上漲的背後,一是由於政府高度重視控制物價,如堅持實施“菜籃子”“米袋子”工程;二是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流動性相對平穩;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穩中趨降,來自外部市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並不是很大。生活必需品中,價格漲幅較大的,是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大的蔬菜、水果、蛋、奶等食品。受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提升等因素影響,生活服務類項目價格上漲較多。

  今年CPI漲幅預計在3%左右,可能會比去年略高一點,但仍然會是一個溫和的水平。

  一個月信用卡賬單7000多元,只有400多元不是支付寶支出,福建居民王靚愛上了網購——

  網絡消費 精彩紛呈

  本報記者 左 婭

  “前兩天還信用卡時,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7000多元的賬單,只有400多元不是支付寶支付。回家一查,去年我光在淘寶就花了4萬多元,而我也沒少用京東、亞馬遜、蘇寧易購……”家在福建、32歲的王靚説,“要沒有網購,我恐怕也不會買這麼多東西。”

  王靚幾年前就開始網購,但從沒像現在花錢這麼多。按她自己的分析,直接原因是換了部大屏智慧手機:“以前網購得有電腦,現在用手機隨時隨地都能購物,排隊時、公交車上……等候時間都被我用來逛網店,而且無線網速似乎也更給力,用手機下單支付還算順暢。”

  “網上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也是讓我花錢更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王靚看來,網購不僅便宜,而且不用東奔西跑,一邊陪女兒玩積木,一邊就能把東西買了,網絡成了她購買日用品的首選。去年她開始在網上購買現殺的雞鴨。“同城賣家上午交錢下午就到貨,有次鴨子送到時還帶著體溫,很新鮮。”王靚説。

  “這一年還有一個變化,是網購服務大有改善:總體講物流更靠譜了,至少‘雙11’沒延誤;支付也更方便,支付寶還能賺錢;新消法一齣臺,大部分商品都是7天無理由退換貨,比在商場購物還有保障……”王靚説,“各種變化都在誘惑著我花錢。”

  在王靚看來,購物環境信息化已經成了大趨勢,線上線下合作越來越多。有次她在商場買衣服,發現衣服居然有二維碼,試著好看就可以掃描二維碼網上下單。有些高端餐飲企業推出團購,菜品能打到三四折。

  “在我的感染下,我家阿姨都開始網購了。”王靚笑著説。王靚家的保姆李姐今年46歲,來自東北小縣城,原先她不太會用電腦,讓王靚幫著網購。現在李姐乾脆自己註冊了賬號,休息日常在電腦前“逛街”。

  “網購早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媽也經常網購,還不時在微信朋友圈秀一下‘戰果’。”王靚説。不過,母親住在老家縣城,有一些網店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影響了購物的便利性。“如果物流再向小城市發展發展,網速再快些,4G的價格再便宜些,網購的人還會更多。”

  【專家點評】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樊會文

  消費成為新引擎

  中國曾連續十多年消費率下降,但去年社會消費增長情況有所好轉,全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投資,居第一位。

  消費走旺的根本原因是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同時,消費環境的改善,如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出臺等,也有助於提升消費信心。

  其中信息消費是最大亮點:一是信息終端增長很快,尤其是智慧手機,全年銷售量將超3億部;二是寬帶普及提速較快,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8億;三是電子商務高速增長,帶動了各類商品的消費。

  預計2014年消費增長狀況會更好。一方面4G牌照的發放將刺激智慧移動終端的大規模換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産業融合將産生大量的新型工業消費品,進一步激發居民的消費熱情。另一方面,一些有利消費的政策會繼續顯效,讓居民有錢消費、願意消費。

  打工11年,湖南籍農民工戴巍終於拿到了務工地的戶口——

  積分入戶 夢想成真

  本報記者 李 剛

  都説“積分制入戶”是外來務工人員中“新貴的遊戲”,但作為中山東區麗景灣花園普通物管經理的戴巍卻一點也沒有感覺到。

  戴巍去年3月份申請“積分制入戶”,5月份獲悉通過,緊接著就是給兒子辦理入學登記、遷戶口、辦理居民醫保社保等一系列事情,戴巍扎紮實實、開開心心地忙乎了兩個月。拿他的話來講,有入戶中山的機會,再忙再累也值了。

  來自湖南嶽陽的戴巍今年已在廣東中山打工11年,從當初一名普通的物業保安,幹到今天名正言順的“中山本地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心中最清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支撐他幹下去的動力僅僅源於“能不能再多賺點錢後再回家”的想法。直到娶妻生子,他都在去留之間猶豫徬徨。他心中明白,岳陽已是回不去的岳陽,回去能幹什麼?但留下,中山又是留不下的中山,連個戶口都沒有,怎麼留下?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怎樣解決上學問題讓他一籌莫展。

  2011年上半年,同事風忙火急地找這個蓋章找那個證明引起了他的好奇。原來同事正忙著收集“積分制入戶”的材料,而一旦入戶其子女就可享受本地優質義務教育學位,這是令他們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眼熱的事兒。

  戴巍開始真正重視起這件事來。他獲得過中山市“優秀保安”嘉獎,在中山買了房,是不是可以去爭取?

  戴巍比照當地《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辦法》,與妻子集中精力攢各項可以積分的證明,計劃生育證、義工證、義務獻血證……這時他才發現,過去那些年公司組織他們這些保安和物管人員每年定期參加的義務獻血和義工活動多有用:義務獻血最高可以積15分;參加義工活動他也拿到6分;被評為中山市“優秀保安”獲得60分獎勵……

  去年3月,他將資料提交中山市流動人員管理辦公室後,仔細計算,他的積分竟然高達236分,進入前50名。

  現在,入戶中山成為了現實,中山真成了戴巍的家。他更希望,身邊那些已在珠三角務工多年的同事們也能早日成為“新市民”。

  【專家點評】

  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淡化戶口的福利符號

  我國有2億多農民工。其中僅珠三角就聚集了300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如何讓那些已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的外來務工人員真正融入城市、實現農民工變市民,是個大課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等,給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帶來實惠。目前,廣東等地已探索實行“積分落戶”制度,上海、重慶等地採取“居住證”的方式,入戶門檻正在逐步降低。但在外來工集中的地方,一步到位接納“新市民”仍有難度。在此期間,要不斷淡化戶口的福利符號,改革公共服務與戶口挂鉤的模式,讓所有常住人口都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各項公共服務及社會福利。屆時入戶的壓力將會得到有效削減。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付薔 王靚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