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最新走勢

發佈時間: 2013年09月02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 劉錚、安蓓)最新公佈的8月份首個官方經濟數據讓人眼前一亮: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1%,不僅連續第二個月明顯回升,而且創下16個月來的新高。

  經濟企穩跡象更加明顯

  從7月份開始,此前增速連續下滑的中國經濟出現了新變化,製造業PMI和工業增速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反彈。8月份的PMI數據再度確認了這一變化。

  “中國經濟企穩跡象更加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得出這樣的基本判斷。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月度經濟的核心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在7月份同比實際增長9.7%,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當月投資、消費兩大內需增速基本平穩,進、出口數據雙雙由負轉正。

  從8月份對製造業企業採購經理調查獲得的最新情況看,市場需求有所恢復。當月新訂單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為16個月以來最高;同時生産指數為52.6%,也上升了0.2個百分點,與新訂單指數的差值縮小至7個月來最小,表明製造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現在的經濟走勢是‘趨穩蓄升’。”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分析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向下的力量基本出盡,回升還需要再積蓄一些力量,目前還處在上下力量的較量中,未來走勢要看向上力量積蓄到什麼程度。

  宋立進一步分析説,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趨勢基本確立,而國內調控政策的基調已經從以前的控通脹調整為穩增長,政策取向也很明確。

  穩增長政策效果日益顯現

  從今年一、二季度經濟增速連續下滑,到近兩個月來企穩跡象越發明顯,是什麼使得經濟形勢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上半年數據出來後,市場信心明顯不足。國家相繼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和調結構、促改革相結合的政策措施,明確了底線,改善了預期,使得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局面開始改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

  最近兩個月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密集出臺了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促進信息消費、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促進貿易便利化、加快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釋放了明確信號,明顯增強了市場信心。

  短期經濟增速的變化,與企業庫存緊密關聯,而庫存變化的背後是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如果説此前一段時期,企業信心不足引發持續去庫存、連累經濟增速連續下滑的話,那麼最近一段時間企業信心明顯恢復,很多企業開始補庫存、增加産出,使得經濟增速出現越來越明顯的企穩跡象。

  對製造業企業採購經理的最新調查顯示,反映企業信心的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在7月份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比上月上升2.3個百分點達到56.4%;8月份預期指數又上升到59.4%,創下5個月來的新高,對市場反應靈敏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當月攀升至半年來的高點,進一步釋放出市場向好的信號。

  牛犁認為,國家政策釋放的信號很清晰,引導市場改善了預期,使得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政策效果會更加明顯,全年經濟發展目標能夠實現。

  下定決心調結構促改革

  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中國經濟走勢出現了積極變化。然而,業界普遍注意到,近期出臺的政策措施並不是大規模的刺激,而是有針對性的、與調結構和促改革緊密結合的安排部署。中國經濟目前仍然面臨嚴峻複雜的局面,在穩住增速的大前提下,未來關鍵在於調結構、促改革。

  “近期出臺的很多措施是長短結合的,短期看有利於穩增長,長期看有助於調結構。”牛犁分析認為,例如促進信息消費、養老和健康服務業、節能環保産業等發展,短期內能夠帶動相關基礎設施投資,長遠看又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綠色、低碳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

  隨著勞動力、資源等要素供給情況的快速變化,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非調整結構不可的時候了。宋立指出,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競爭力下降很快,必須形成新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業競爭優勢,調結構對經濟發展的長期作用至關重要。關鍵是要鼓勵企業利用市場低迷時期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提高産品質量和競爭力。這些措施在當前這個階段很關鍵,如果不扶持一下,企業的市場份額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支持一下就會上一個臺階,前景就大不一樣。

  調結構的背後,是要建立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體制機制,改革的作用非常關鍵。

  “要想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離不開改革。”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研究員張曉晶説,“底線思維”的提出恰恰為改革留出了空間。經濟增速保持在底線之上,我們就有更多餘地來進行改革,而不是把經濟增速推到更高。

  中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在收入分配、資源價格、金融、國有企業、政府職能、社會組織等一系列重要領域面臨艱巨的改革任務。今年以來,一些重大改革如利率市場化、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實現了新的積極進展。人們期待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的出臺,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