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房産

中國移民熱衷海外購置房産 推高房市引當地不滿

發佈時間: 2013年04月07日 07: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中國移民熱衷海外購置房産 推高房市引當地不滿 

  3月14日,美國希爾斯堡,兩名華人正在一棟待售房屋中參觀。

 中國移民熱衷海外購置房産 推高房市引當地不滿 

  2012年9月,北京秋季房展,海外項目打出買房移民廣告。

  隨著飛機呼嘯落地,一批又一批雄心勃勃的中國移民不斷涌入新的國度、新的城市。他們給這裡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讓不少地方的房價悄悄上揚。

  200多萬人民幣 加國買別墅

  2011年11月,加拿大城市密西沙加,加拿大第六大城市,距離多倫多市區十余分鐘車程。11月的加拿大,空氣寒冷,開始下雪。

  但移民到這裡剛過一年的關萍夫婦,生活中卻出現了一抹亮色一套房齡15年、使用面積140平米的聯排小別墅,帶車庫。

  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售價37.2萬加幣(一加幣約折合6.1元人民幣)。移民時間不長的關萍夫婦,經濟並不算十分寬裕。為了湊足8萬加幣的首付,小夫妻賣掉了自己在天津的一套60平米一居室。

  “現在來了就買房的人,特別多。有錢的移民很快就買房,沒有太多存款的新移民先把國內房子賣了,就基本夠首付了。如果有正當工作,供房子基本上沒什麼壓力。”關萍在國內的房子賣了60多萬,正好夠付首付。

  據了解,在密西沙加,最低月薪約1600多加幣,中國移民都是做IT,年薪多超過5萬加幣。

  關萍夫婦説,在他們所在的城市,聯排別墅大概30多萬加幣,獨棟別墅要50萬以上。

  密西沙加並不是個很大的城市,城市從東到西貫穿的一條馬路只有23公里長,這裡距離多倫多不遠,很多在多倫多上班的人,都在這裡居住。

  移民一年多就買房 還不算快

  關萍夫婦著急買房,部分是因為來加後頻繁搬家,缺乏安定感。一年多的時間內,夫婦倆搬了好幾次家。

  剛到加拿大的時候兩人住在親戚家,還沒住十幾天,正好趕上親戚換房子,就跟著到了另外一個地方。過了兩三個月,關萍在一家公司找到了文職工作,就搬到了一間半地下室租住。

  在密西沙加,近年租房價格漲幅不大,有時候兩、三年不漲。關萍説,這裡合用廚房和洗手間的出租屋比較多。如果想要單獨的洗手間和廚房,則要額外加錢。比如一個樓上的單間,公用廚房、廁所一個月租金約400加幣,但如想希望單獨用衛生間,那就要再加100加幣。

  到了2011年,買房子就開始提上了日程。關萍的老公説,在密西沙加租房子只有地下室比較便宜,小兩口還能湊合,但是考慮到想要個孩子,就要往地上搬,必須租有兩到三個臥室、有獨立廚房和洗手間的房子。這樣的房子一個月租金基本要1500加幣左右。

  關萍現在住的聯排別墅,每兩周還557加幣的貸款,外帶每月220多加幣的地稅,還有每月189加幣的管理費(相當於物業費)。一般來説,還要為房屋上一個保險,每月幾十塊。

  仔細算起來,租房和買房每月花銷差不多。關萍夫妻兩個一合計,乾脆就買一個算了,永久産權,連土地也是自己的。

  當然,還有一重要的原因,就是覺得寄人籬下“不舒服”。關萍説,她特別希望有一個自己的房子。買了自己的房子之後,老公和關萍商量,説現在經濟還不太寬裕,兩個人也住不了這麼多間屋子,不如先租出一間,但關萍“死活也不往外租,就想有一個自己的空間”。

  看了十幾套房子後,關萍夫婦最後決定買聯排別墅。

  關萍説,她其實很喜歡公寓房,交通便利,視野好,如果朝向好,甚至能看到安大略湖。公寓住客一般都是高級白領或者年輕人,配套設施很好,而且都是免費,比如游泳池、健身房、露天燒烤地點等。

  公寓比別墅售價便宜,一般一個兩室20多萬加幣就能買下來,但是管理費太高,而且還漲。關萍説,兩室的新公寓一個月管理費大概要500加幣,只包水,也不包電。“每月500塊的管理費,真的太貴了。”關萍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聯排別墅。

  兩個人一開始就打算買二手房,最重要的是看中二手房設施齊全,再有這個城市的新房比較貴,地點也比較遠。

  在加拿大,裝修人工和材料費都非常貴,比如關萍的房子有3層,有兩個躍層的臺階,一共有28級。即使找華人工人,換一級樓梯的人工費就要80加幣,還不包括料錢。

  “一般來説,買二手房的華人比較多。不過也看具體的承受能力,也有華裔大款今天飛機剛落地,明天就簽了100多萬的房子。”關萍説。

  關萍説,移民一年多就買房的,已經不算很快。她有幾個新移民朋友,已經開始買第二套房了,多是希望換一個更大的房子。

  “我這幾個朋友基本都搬到較遠的地方,因為只有那些地方才有價廉物美的獨棟別墅。”

 中國移民熱衷海外購置房産 推高房市引當地不滿 

  1月24日,塞浦路斯帕福斯,中文書寫的賣房廣告。

  移民購房推高房市 有不滿聲

  新移民熱衷於購置房産,很快影響到了當地的房價。

  房屋經紀曾對關萍説,幾個仲介代表各自的客戶去看一套房子,如果買主有華裔,談價的時候一般都是幾千幾千的漲,房價自然就上去了。

  “聽説有的華人一來,開價直接漲幾萬塊甚至十幾萬,這就完全沒人能競爭。”關萍説。

  近幾年,密西沙加市裏的新樓盤不多,即使有,也需要提前在網上預訂,參加排號。如果是在市裏配套設施比較齊全的地方,第一天就都賣光了。關萍説,只要有新盤,來看的大部分是中國人或中東人。關萍夫婦認識一個來自江浙的新移民,自己住一套,然後又買了3套,全都出租。

  “華裔買房的太多了。”關萍感嘆説,只要有正式工作,每月還房貸,並不難。首付20%就可以,也可以貸款30年。一般的華人先到這裡租房子,只要找到正式能夠簽合同的工作,就可以貸款買房了。如果買方沒有正式的工作,可以首付30%,基本就都能辦下來。

  “仲介會有一些手段,比如把收入寫得好一些,幫著客戶儘量貸下款。”關萍説,“不過仲介説,如果是其他族裔的客戶,他們就不會這樣做,因為華人不會還不起房款。無論如何都會想辦法還款。”

  在加拿大,要想買賣房屋必須找房屋經紀人,而且買家和賣家必須是不同的經紀人。

  關萍説,加拿大的房屋經紀職業操守還不錯,如果房子本身有毛病,必須跟客戶交代清楚。如果沒有提醒,買主後來發現了房屋的問題,可以去法院告仲介,所有的損失都由其賠償。“管得很嚴。”關萍的老公説,“這樣的制度,可以保障仲介為客戶考慮。”

  在密西沙加,買房子的人不需要交稅和仲介費,全都是賣主出。比如,一套房子賣了100萬加幣,其中有房屋售價的4%是給兩個經紀人。有的仲介還會拿自己的仲介費,返給買主一點錢,以此來拉攏生意。如此一來,在仲介服務上的便利,也推動了華人新移民的買房慾望。

  但關萍説,加拿大本地人並不喜歡華人買房的浪潮,因為這可能給他們帶來更多負擔。

  在加拿大擁有一套房子,需要每月交地稅。這個金額是根據房屋所在地的平均價格來定價,如果附近的房子價格上漲,附近的地稅價格就要上漲。

  “很多長住的當地人,由於地稅漲價,很不高興。”

  倫敦房市漸復蘇 華人買家多

  2002年拿到了工作簽證來到英國,2006年正式獲得永久居留證的美發師李芥,一直在英國城市謝菲爾德過著自己的“藝術人生”。最近,她開始有了買房的念頭。

  “英國房價穩定,買房子比較划算。之前我希望找一個上班比較方便、地理位置好的房子,這些位置的房子基本都是公寓。但是公寓房只能買使用權,而不是産權。我感覺不太值。”李芥説,“之前也想過去別的城市發展,就一直沒買房子。”

  現在,李芥終於決定穩定在這個城市,於是開始物色房子,新房、二手房、公寓房和別墅都在看。因為留學生多,謝菲爾德的房子很緊俏。距離學校近的好房子,仲介一貼出來,可能不到1個月就賣出去了。

  “現在這邊炒房的人也挺多。謝菲爾德的房價不是很明顯,但是在大城市,比如倫敦,確實都是華人在炒。”李芥説。

  英國“我的新家”首席執行官蓋瑞·郭曾對媒體稱,從今年年初開始,倫敦房地産市場一直處於復蘇上升階段,新買家一大部分是來自海外,如中國大陸、俄羅斯、中東等。“這個總體趨勢在一兩年內不會變的。”

  在謝菲爾德市中心,獨棟別墅比較少,主要以公寓房為主。根據李芥最近看房得出的結論,公寓兩室房子在15萬-17萬英鎊之間。在很好的區,整體人均素質高、設施好、學校好的地區,別墅在20萬-40萬英鎊之間。

  李芥説,她周圍的朋友,很少賣國內的房買國外的房。但以謝菲爾德的房價來看,如果在國內賣了北京的房子,在這裡買基本上都不需要貸款。

  不過,倫敦的房價跟謝菲爾德差別很大。李芥有個朋友在倫敦近郊買了一棟公寓的兩室,相當於北京五環位置,大概24萬英鎊。每天坐城鐵至少半小時到倫敦市中心上班。

  差異

  當買房遭遇“文化衝突”

  儘管移民海外的時間不同,但關萍和李芥都感覺到了中國人和西方人關於居住的“文化差異”。

  “説實話,加拿大本地白人已經被新移民越擠越遠了,都搬得很遠。”關萍説。

  她今年1月份曾去過一位白人家做客,這家人住在距離市中心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房子老,但是很大,還帶游泳池和小樹林。

  “感覺人家真的熱愛生活。”她説,“住在小鎮裏,雖然房子外面舊,裏面弄得特好。而且周圍住戶都是當地白人,大概他們也喜歡這種感覺。”

  關萍一個朋友的鄰居是一家黑人租客,這家人一直有穩定工作,但總説沒有首付,寧肯每月花2000加幣租別墅。

  “中國人租房子從來不打理,感覺這不是自己的家。”她説,“但這家黑人經常打理院子,還幫助華裔鄰居收拾花園。”

  對於華人和英國本地人的“房觀”,李芥也感覺出了不同。

  “華人總覺得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李芥説,很多英國本地人喜歡租空屋子,自己裝修買傢具。但華人都是租帶傢具電器的房子。因為華人都會覺得,這不是我家,不可能為這個地方置辦東西。

  李芥認識的一些當地老人,甚至都不會把房産留給子女。他們到一定年齡,會把房子賣了,拿這筆錢去住養老院,剩下的財産才留給子女。

  “西方人好像很少給自己加很多壓力,只希望輕鬆地生活。有的人覺得租房也可以,為什麼要籌集一大筆錢去首付,然後還要月月還貸款?而且英國福利還是好一點,買不起的人可以找政府申請房子。很多英國人有了小孩,才開始考慮買房。”李芥説。

  西方人好像很少給自己加很多壓力,只希望輕鬆地生活。有的人覺得租房也可以,為什麼要籌集一大筆錢去首付。旅英華人李芥(新京報)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