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初步核算數據顯示,2012年GDP比上年增長7.8%。這個數據不僅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也是13年來首次“破八”。不過,昨日滬深股市不僅沒有因此下跌,甚至走出了強勢上攻行情。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均以逾1%的漲幅收紅,成交量雙雙超過千億元。
13年來中國GDP增速首次“破八”,作為宏觀經濟晴雨錶的股市作出樂觀解讀,其中深意值得研究和總結。股市的“晴雨錶”功能,反映的是未來的經濟預期。如何研判預測中國經濟今後一個時期的大勢?可以從兩個維度著手。
一是從量的增長即GDP增速來看,這條曲線已經觸底回升。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519322億元,係首次站上50萬億元的大關;再加上近年來的一系列投資與改革,以往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能源運輸等諸多瓶頸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意味著中國經濟在50萬億元級別增長的平臺上,仍大有可為。
備受關注的是,GDP增速“破八”,到底帶來了什麼?中國經濟社會究竟能不能承受8%以下的增長?
從目前來看,現實對這兩個問題給出的答案比較樂觀。
眾所週知,此前8%的增長“紅線”,主要是考量就業指標。在經濟增長7.8%的2012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當年就業人員增加了284萬,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增加了1188萬人;無論是城鎮登記失業率還是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上保持穩定。
與此同時,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物價水平。在2011年,控制通貨膨脹就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和目標;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漲幅比2011年回落2.8個百分點。儘管這得益於兩年來有關部門採取多種有力干預和監管措施,但與宏觀經濟保持穩定、沒有因為“保八”而匆忙加快投資也不無關係。
二是從質的改善即經濟存量優化來看,也有理由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預期。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説,體量的增長靠慣性,存量的優化靠改革。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決策層頻頻提及深化中國經濟社會各項改革,定調“改革依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多項劍指經濟社會發展痼疾的改革措施如資源價格市場化、收入分配改革等已經出臺或者即將出臺。
今年的經濟工作總基調確定為“穩中求進”,其含義與去年並不相同。回顧去年,宏觀經濟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增速放緩勢頭比較明顯,宏觀政策訴求顯然是“穩”字當頭;展望今年,宏觀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已逐步明確,如果外圍形勢沒有明顯惡化,政策訴求應該更積極地謀劃在“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總之,2013年開局以來,經濟“穩”、改革“進”,投資者預期樂觀,股市不跌反升,並非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