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評論:誰“導演”了菜價暴漲暴跌劇情?

發佈時間: 2013年01月18日 1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多個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蔬菜跌價滯銷的現象。在河北省玉田縣,大白菜的價格已經降至6分錢一斤,在山東德州,不少地方的芹菜由於價格太低無人採摘,田間地頭一片冷清。

  蔬菜跌價、大量滯銷或者是“蒜你狠”、“姜你軍”,類似的新聞不斷地映入眼簾。同樣的主角,相似的劇情,在不同的時間裏輪番上演。為什麼政府一直在管,媒體一直宣傳,菜價卻仍然沒有走出菜農和消費者“兩頭叫苦”、流通商“中間喊冤”的怪圈?

  需要明確的是,蔬菜價格大漲大跌絕不是因為我國蔬菜消費數量的變化,在居民收入水平和食品結構穩定的情況下,市場對蔬菜的消費在短時間內難以急劇變動;也不是因為人們對菜價不夠重視,近年來從政府到媒體,再到個人,都在關注菜價問題。

  究竟什麼原因使菜價在詭異的暴漲和暴跌之間難以平穩?

  追本溯源,除了季節原因之外,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與農戶自發種植的經營模式,全面的信息發佈和共享平臺尚未建立,以及流通環節過多、儲存條件不足等原因息息相關。小戶種植的生産模式難以適應社會化生産的需要,市場信息的不足使菜農難以掌握市場狀況。再加上過多的銷售層次,不通暢的物流體系,使菜價不斷在“價格上漲--種植增加--供應增加--價格下跌--減少種植”的循環中打轉。

  菜價不是小問題,保持菜價的基本穩定,不僅關係相關産業發展,也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居民生活。打破菜價暴漲暴跌的怪圈,是大勢所趨,更是民心所向。

  對政府來説,要及時對菜農種植行為進行指導,加強信息服務。同時減少蔬菜銷售層級,謀求建立更加順暢的蔬菜流通體系。對於市場上的一些囤積炒作行為,應該採取及時有效的行動予以制止,杜絕蔬菜中間商層層加碼的“山大王”行徑。

  對農戶來説,種菜不能像押寶,賺不賺錢“只有天知道”。要加強對市場需求的研判,由市場決定“種什麼菜,種多少菜”,而不是盲目跟著價格的指揮棒一哄而上。另外,農戶也應該創新從菜地到市場的多重渠道,一定程度上聯合起來,謀求産銷對接,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翟永冠)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