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8月份以來,證監會對於新股發行的審核進入了一個空窗期,並引發市場熱議。一方面IPO節奏的調整能給股市帶來喘息之機,另一方面股市更應該發揮資源配置作用,調整直接融資自身的結構。
融資壓力不減
中國股市歷來對於融資反應敏感,特別是一些大盤股的發行。
財匯數據統計顯示,上半年共有59家公司進行了增發,實際募集資金額度甚至超過了首發募集資金額度,達到961億元。
不僅如此,截至8月9日,根據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和創業板發行監管部最新公佈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有超過100家企業“過而未發”。
雖然目前IPO處於空窗期,但是如此多企業排隊進行首發仍將給市場帶來較大融資壓力。
翼虎投資總經理余定恒認為,供求關係本身是影響價值判斷的,全流通和沒有全流通,盤子大和盤子小,股票的估值都不一樣。如果下半年供求關係不改,市場也很難走好。
向中小企業傾斜
間接融資比例偏高一直是國內企業融資的特點,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也是改善中國企業融資結構的目標。而就直接融資本身而言,其結構也有待改善,為創新企業、中小企業配置更多的資源。
一位投行保薦代表人表示,IPO的節奏到底如何,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堅守市場化的選擇也是擺脫“政策市”的底限。
普邦恒生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陳文濤認為,如果下半年經濟形勢沒有好轉,從供求關係的角度看,大量發行新股會對市場抽血,打擊市場信心,肯定會對市場造成衝擊。
股市作為資源配置的工具,更應該把資源配置到最有需要的企業。君萬資本創始合夥人謝榮興認為,對於股市融資,首先要管住壟斷行業的增發,將有限的資源讓位於創新型企業,讓位於創業板;其次要管住超募,應以募股用途資金需求為限,而不是讓上市公司管好超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