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0億
2007年熱賣的5年期短期分紅險産品,正迎來逾百億的滿期集中給付高峰。
⊙記者 趙鈴 ○編輯 顏劍
分紅險彼時銷售火爆的隱患正逐漸體現。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07年熱賣的5年期短期分紅險産品,正迎來逾百億的滿期集中給付高峰。這無疑對人身險公司(壽險公司和健康險公司)造成了考驗,尤其是中小險企的現金流儲備及後續服務能力。
為摸底各險企的“接招”能力,近日上海、北京等多地保監局下發內部文件,要求轄區各險企開展滿期給付情況自查工作,以及是否做好應急處理工作等信息。
重點關注中小險企
“今年迎來給付高峰的,大部分是2007年一些壽險公司通過銀行渠道銷售的5年期短期分紅險産品。據不完全統計,規模大概超過上百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僅以上海市場為例,來自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的內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滬上分紅險給(賠)付金額為29.9億元,在當地壽險總給(賠)付金額中的佔比高達58.8%。然而更大的給付壓力將來自於下半年。
不過,一位地方保監局人士直言,“對於大型保險公司在分紅險給付高峰期的應對能力,我們並不擔憂,源源不斷的新單保費收入足可應對給付高峰。反而是盤子較小的中小保險公司,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令監管層擔憂的是,一方面,中小險企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儲備應對給付高峰;另一方面,因為與銀行之間的合作關係相對沒有那麼穩定,一旦有中小保險公司與當年代銷分紅險的銀行網點解除了合作關係,難免會出現銀行方面不願代辦給付業務的個案,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將獨自面對大量的集中給付壓力,中小險企的網點不足“短板”將暴露無遺。
據了解,在監管的督促下,遇到上述情況的中小險企,正在與相關銀行進行協調,讓後者繼續提供給付服務。
“二次開發”為減壓
相較于中小保險公司,經歷過多次給付高峰潮的保險巨頭,早在內部制定了減壓的應對策略,有守亦有攻。 守,即意味著在銷售、運營、財務等相關環節之間建立通暢高效的資金給付服務,提高給付資金到賬速度;攻,則在保險公司內部被稱為“二次開發”,就是巧借分紅及推出新産品等方式進行二次營銷,以提高滿期業務的續保率或轉保率,以截留現金流出。
滬上一家壽險公司相關人士稱,根據以往幾次處理給付高峰的經驗,只要老保戶不急於用錢,經過工作人員的耐心宣傳和講解,很多保戶都樂意把這部分到期給付金留在保險公司。“但在今年,不利的外部環境,增加了續保或轉保的難度。”
上述人士口中所講的不利環境是,2011年“股債雙殺”致分紅險分紅水平下滑。每年的6月至7月,通常是分紅險上年紅利分配方案集中出爐期。分紅險的分紅水平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果,然而2011年資本市場低迷,直接導致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出現下滑,從而拖累了分紅險的紅利分配。“這對勸説老保戶繼續將資金留在保險公司有一定影響。”
“監管部門在一定程度上贊同二次開發的良性方法,但在分紅險分紅水平下滑的現實下,確實增加了難度。”一位地方保監局人士建議説,保險公司應該針對滿期客戶開發適合的新産品,重點發展長期型業務而非短期型業務,以提高滿期業務的續保率,並同時在産品開發、續保優惠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