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暴雨中的感動需要反思來呼應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顯峰冷言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水漫京城,一場特大暴雨致37人死亡。這場北京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暴雨,澆出了鮮活的、令人感動的“北京精神”,也讓人們在感動之餘,震驚且沉痛。

  無論是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人們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故事。微博空間裏,守在線上的人們以一個又一個“轉發”,為待産的孕婦打開通往醫院的“綠燈”。一片澤國裏,平日從無交集的“路人”成了“親人”,他們從冷眼的圍觀者變成了熱心的救助者。我們看到,互不相識的私家車組成車隊,趟水趕往機場接送滯留的乘客;一些商家和市民打開家門,為回不了家的人免費提供食宿;立交橋下的積水深處,路人和救援人員一起將被淹的車主救出;搶險現場,本該輪休的派出所所長李方洪以身殉職……

  暴雨中,這樣溫暖、悲壯的鏡頭讓人感動。但我們不能只收穫感動。畢竟在這場暴雨中,我們失去了37個親人。我們沒理由將責任全部推給老天爺,更不願再以這樣的沉痛換取感動。僅有感動,拯救不了任何災難中的脆弱生命。暴雨中的感動,只有用切實的反思和行動來呼應,才會讓我們內心感到欣慰,並且擁有真切的安全感。

  私家車排隊趕往機場接送滯留旅客的另一面,是北京市的公共交通幾乎全面癱瘓;民眾為回不了家的人而敞開的門,正對的是一些公共場所緊閉的大門。這樣刺目的反差,不得不令人反思政府公共管理的僵化與落後。

  這場暴雨來得猛且急,毫無疑問,是一場天災。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算不上突發事件,因為在一兩天前氣象部門就有預報,而且北京遭遇這樣的大雨襲擊已經不是一兩次了。幾乎每一次都有人遇難,都有不小的財産損失,都會聽到種種批評之聲。人們或許要問:為什麼立水橋和蓮花橋每回大雨都成了澤國,這些地方的排水真成了治不了的癌症?在廣渠門橋下積水深達四米,為什麼還有人將車開了進去最終殞命,市政部門事先沒有警示嗎?遇難37人中25人溺亡的事實也讓人心如塊壘,假如救援來得及時一些,這個數字會不會變小?

  值得反思的不僅僅是一場暴雨澆出的窘迫,北京作為現代化大都市,文明不能僅表現在地上的鮮亮,在那些看不見的地方願意花心思讓城市變得更安全,才是更文明的體現。除了硬體,政府疏于對民眾防災意識的培訓也同樣需要反思,各種商業化的奧數班、藝術班多如牛毛,但有幾人受過科學的逃生訓練?——這恐怕也是一場暴雨讓37條生命隕落的原因之一。

  這一個個刺目的問號,需要政府和社會認真地反思和以實際的行動來拉直。惟其如此,民間的力量和公共權力才會形成合力,我們才會在災難中不僅收穫感動,也擁有真實可觸的安全感。

熱詞:

  • 親人
  • 路人
  • 綠燈
  • 搶險
  • 反思
  • 廣渠門
  • 奧數班
  • 防災意識
  • 待産
  • 車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