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元旦在即,強制險取消後,火車票價也將隨之下調,但旅客是否能自願購買保險、是否有新的賠償方式和規則,目前尚需等待鐵道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此外,因為新的票價正在核算當中,因此目前旅客只能購買到本月31日前的火車票。本月25日起,預售期將恢復正常,旅客將以新的價格,購買元旦期間火車票。(12月23日《華西都市報》)
捆綁兜售了半個多世紀的強制險終於被剝離了,火車票終於要降價了。從明年1月1日開始,已經實施了61年的《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將取消。這也意味着,所有乘坐火車的乘客不再被強制購買票價2%的“人身意外傷害強制保險費”。這個利好來自於2012年11月16日,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第628號令,要求刪除《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
令人費解的是:一個多月過去了,眼瞅着火車票“新價”就要呱呱落地,強制險剝離後車票價格的計算規則卻仍在猜測與謠傳之中。取消強制保險以後,鐵路票價能降多少?眼下業內人士的説法是,這次降價不是簡單地從票面價格剔除2%,於是,“同步下調1%左右”就成了主流的意思。但火車票票面價格由基礎價格、附加費和空調費等多種價格構成,不同席次、等級的火車票價格構成因素不一樣,具體到各自的票價上,剔除的2%強制險究竟是多少、應該降價到怎樣的水平、原來的“基礎價格”度量衡何在……凡此種種,一概語焉不詳。
於是這難免帶來三個問題:一是承運方降價的“主動性”擺在臉上,那麼,在信息極度不對稱的語境下,這降價真的能降到位嗎?火車票價格,平攤到每張上的數字變化,也許只是幾毛錢,但集腋成裘的道理並不難懂,沒有公開、何來公平?二是既然相關部門刪除了搭車收費的“強制險”,那麼,時隔月余,價格改革箭在弦上,監管部門為什麼沒能“催”出一個嚴謹公平的方案?離火車票“新價”只剩下短短幾天時間,價格或市場監管部門對鐵道部門姍姍來遲的價格調整政策了然於胸嗎?三者,無公開、則無監管,無論是“天價宣傳片”還是“動車成本”疑雲,隔三差五的事件基本都是因為相關程序缺乏公平博弈、公開檢閱的環節,新價格體系如今又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增減一分錢都終究是個天文數字的價格政策,能由定價方自説自話嗎?
據説,“目前客運部門正在進行緊張的調價工作”。但這個價格上的減法,只有一兩步程序,運算起來也不至於多複雜,何以調整了一個多月還那麼“緊張”?公眾最擔心的,是調價之後,再公佈細則;或者乾脆是調價前一天,表示個告知的“意思”罷了。那麼,這樣的“調價”,又如何深孚眾望?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是以哪個為基數的2%,必然會在0.5元的整數之外還有着零零角角的“尾數”,這些數字如何取捨,不該早點聽聽買票人的意見嗎?春運在即,但願客運部門能聽懂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