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收入分配改革在即 專家建議從"調結構"入手

發佈時間: 2012年10月19日 1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周紅艷)備受關注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推出終於有了時間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確認四季度將制定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總體方案。專家認為,想真正讓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未來有所增加,需要從結構上入手,去調節居民、企業和政府三個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同時,在"再分配"過程 中,降低社會保障構成當中企業的壓力,讓企業職工工資得到一定的提高。

  居民收入兩端差距加大

  "從五項監測指標來看,2010年基尼系數略高於2000年的0.412,實現程度為79.8%。"在2011年的年末,來自國家統計局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證實了衡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在中國多年前就已突破所謂0.40的"國際警戒線",中國進行收入分配改革已刻不容緩。

  另外,若從個體方面分析,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10月最新發佈薪酬報告指出,在2011年部分行業工資上漲過快。除企業高管與農民工工資收入差距最大達4553倍外,企業內部近5年來高管工資增幅明顯超過普通職工工資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縮小而是明顯放大,這説明在社會收入領域,兩端差距正在加大,不公平狀況有所加劇。

  優化收入分配需從結構入手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體是由這個國家的居民、企業和政府三類組成,三個部門的價格變化也會影響到部門的財富,從而影響到國民財富在部門之間的分配。收入分配結構的合理化,一定意義上也就是指三大部門之間國民財富分配的比例逐漸合理化。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對此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勞動者報酬是居民收入中最主要成分,居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勞動者報酬所佔比重下降。而影響勞動報酬的因素主要來自於三方面,一是農業向非農業的轉型;二是國有企業的改制;第三是壟斷企業的增加。前兩大轉型是經濟發展中的必然過程,是正面的變化,不可也不需要逆轉;但有關於壟斷企業有所增加的問題,則需要有所改革。

  白重恩還建議,在"再分配"過程中,在社會保障部分降低企業的繳費率,同時利用國有企業的分紅支持社保,"企業的負擔減輕了,也就意味着居民的勞動報酬有可能增加"。

責任編輯:周紅艷

熱詞:

  • 收入分配
  • 改革
  • 調結構
  • 溫家寶
  • 再分配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