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仲昭舉 北京報道)若將歷史的時鐘撥回至2008年,當時還沒有微博,微信、小米都沒有誕生,iPone也不如今天這般強大,智慧手機、移動互聯網似乎都是遙不可及的陌生詞。
在那PC互聯網蒸蒸日上的時期,打着正品保障旗號的B2C開始逐漸被消費者接受,淘寶之外,亞馬遜、噹噹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京東給人的印象還僅是個賣電腦的。
而今天這般景象沒有人預測到會來得如此快。
如今,我們習慣了用微信和朋友們交流,用微博打發碎片時間,上下班路上玩“憤怒的小鳥”或“植物大戰僵屍”。細心的人會發現,不少人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裏,玩手機已經超過了用電腦。在今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UC優視副總裁陳石大膽提出:“對於傳統PC互聯網公司,我們預測,一年之內,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來自PC的流量會停止增長,甚至負增長。”
360副總裁李濤則對手機功能本身做出了重新的理解,認為現在人們用手機,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打電話、發短信。“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手機上最核心的是電話號碼本,這本身正一定程度上被取代,以後最重要的、我們能預測到的應該是微信號以及微博號。”
微信、微博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優秀的産品,是IOS平臺70萬APP、安卓平臺60萬APP中的代表,産品的背後是一批有夢想的創業者為榮耀拼搏,每天新的産品以及新的版本都陸陸續續地上線,用戶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下載。而海量的APP軟體中,用戶所需要的卻少之又少。可以説,互聯網創業的舞臺是最殘酷的舞臺,每年都有新面孔,每年也都有人暗淡地消失。
互聯網創業者的舞臺另一面也是資本的較量場。就好比如今電商們在拼命燒錢,移動互聯網産品的研發與推廣同樣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不過如今,這一創業規律也有了很明顯的變化。過去從天使投資到早期VC到PE,一步一步走來的道路,已經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創業家》雜誌社社長牛文文總結到:“這四年最大的變化,是不少沒有VC的創業者也能夠走出去。”
牛文文將當下的創投分為了“天派”和“地派”。“天派”是指從創業開始就有天使和投資人對項目提供了資金和智力的支持,如阿裏巴巴馬雲團隊所走的路線。“地派”則是創業者從一開始,就清晰地知道客戶是誰,想法設法從客戶身上賺錢,有很好的盈利方式,他們則並不一定都有融資需求。
當然,對於移動互聯網前景的看好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它快速的滲透能力以及市場存在的巨大空間。將時間鎖定在眼下的2012,當50後的父母向我們討教怎麼玩智慧手機時,當一部大屏幕智慧手機的價格逼近700元時,伴隨着終端的快速普及滲透,移動互聯網這一歷史潮流,來勢洶洶。
根據最新的統計,截止到今年6月份,全國的手機網民數量達到3.88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超過美國國內人口,這也是移動互聯網得以快速成長的基礎,充滿了機會。而再進一步看,移動互聯網天生又是一個全球的市場,全球有55億部手機,全球的手機網民只有11億到12億,這更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陳石認為,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將會接近百分之百,屆時“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所有的網民都是手機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