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科院經濟學博士付立春
■金融眼
央行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緩中趨穩態勢:上半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GDP)22.7萬億元,同比增長7.8%;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相對於抑制通脹,央行顯然把重點更多放在了保增長上。
於是,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2012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人民幣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4.86萬億元,同比增長16.0%。不論是M2還是貸款,增長速度都超過了名義GDP增長(一般可以用GDP與通脹增速之和來衡量)。同時,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可以説,微調力度相當大,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也相當強。
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三個目標的第二個,調結構體現央行鼓勵對重大項目信貸支持,肯定銀行信貸投放意願。6月末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9.3%,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是2010年以來首次回升,央行認為這表明信貸結構處在改善通道。與第一季度報告中不同的是,央行此次明確提出人均基礎設施量指標,表示中西部基礎設施領域仍有投資空間。央行要求解決信貸供求結構性矛盾,加大對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金融支持,滿足鐵路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央行評價銀行當前信貸投放意願“較強”,財政狀況“相對較好”,社會融資總量“回升”,認為這三方面因素利於穩增長目標。相信此次能夠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後宏觀政策的經驗教訓,保持短期經濟數據穩定,同時協調長期經濟結構健康調整。
貨幣政策的去向取決於經濟回升與通脹增長的速度和程度對比。目前7月份PMI指數基本平穩。從7月份的數據看,季調後PMI新訂單指數比6月份上升了0.7%,産成品庫存指數比6月份下降了2.3%,原材料庫存指數比6月份上升了1個點。新訂單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的上升,産成品庫存指數的下降都是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信號。但央行承認經濟潛在增速可能經歷階段性放緩過程,負面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經濟去杠桿、再平衡,外需持續疲弱;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較大,人口老齡化影響勞動力增長,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物價方面,央行較第一季度更加樂觀,關注季調後環比變化和擴張政策對物價的刺激。
預計宏觀調控仍將延續微調預調的基調,但貨幣政策也將僅限于採取適應性的調整,即在觀察到CPI下行後才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三季度CPI同比如果將繼續較大幅度下行,央行仍有可能採取降準或降息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