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樓市調控別忘了建築節能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10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為了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我國政府最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力度,某種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今年5月份以來,房地産出現反彈,量價齊升。那麼大家要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目前政策有哪些?主要針對什麼群體?只有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房地産調控政策概括説主要有三類,而且主要是針對消費者或投資者,抑制過度需求。這些政策包括:

  一是貨幣政策,例如提高購房的按揭比例、提高貸款利率等。目前,北京各商業銀行執行購買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三成,貸款購買二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六成,上海銀行最先答應了三成首付,後來改為四成,貸款購買二套房首付款比例六成。其他地區大同小異。

  二是財政稅收,例如提高契稅、徵收房地産稅,北京、上海等地的契稅為3%,山西、江蘇等地的契稅為4%。另外,上海、重慶等地試行房産稅,例如上海人均住房超過60平方米要交房産稅,重慶主城9區內存量增量獨棟別墅、新購高檔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慶購第二套房,將被徵收房産稅,其稅率為0.5%-1.2%。

  三是行政措施,國家於2010年10月推出房地産限購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行政限購,其中重點是限購二套房。

  此外,從供給方面主要是增加經濟適用房建設。

  顯然,上述措施對房地産調控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我們發現,上述措施主要是針對消費者而不是生産者或開發商,有失公平。因為以上措施會導致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不利於提高調控效果。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採取相應措施針對開發商、土地商(國土管理部門)和銷售商進行調控?

  因此,筆者建議房地産調控要有新的思路,下一步調控重點要針對供給,並且重點是針對開發商、土地商和仲介。

  首先,提高房屋供給質量。像北歐那樣,推進建築設計、建築材料革命,要突出節能、環保、低碳。這不僅是為了提高房地産質量,也是為了促進房地産的上下游企業包括鋼鐵、煤炭、建築、建材、玻璃等行業儘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節能、環保和低碳轉型,迎接以後的碳關稅挑戰。現有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沒有這種長遠考慮,不是長效機制。

  其次,控制地價和房地産價格上漲幅度,與居民實際收入挂鉤。例如按照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比例,房價最多可以上浮5%-10%(主要考慮原材料成本上漲)。如果超過這一比例,則要採取1比1罰款,並且進行整頓。

  最後,房地産交易的各種稅收,應該由開發商和消費者共同分擔,而不能全部由消費者獨自承擔。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