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劉霞
繼兩年前以39億歐元收購了保時捷公司49.9%的股份之後,大眾汽車一鼓作氣,完全控股保時捷的進程再提速。
大眾汽車4日宣佈,已與保時捷達成一致,將以44.6億歐元(約55.8億美元)與1股普通股的代價,換取保時捷50.1%的股權,交易定於8月完成。屆時,保時捷股權將全部收歸大眾汽車集團所有。
收購與反收購的恩恩怨怨
大眾與保時捷之間的收購案可謂演繹了一段經典的商戰恩怨劇。
收購案始於2005年,不過,當時是保時捷對大眾發起猛烈“攻勢”。2008年9月16日,保時捷監事會主席沃爾夫岡·保時捷宣佈增持大眾汽車普通股,對後者的持股比例首次達到了35.14%。隨後,在2009年1月份,保時捷再次增持在大眾汽車中的股份至51%。
然而,令保時捷家族十分尷尬的是,保時捷公司一直不能合併大眾汽車的利潤報表,這就意味着斥資收購之後,保時捷不能充分利用大眾汽車充足的現金流來還債。
這導致吞下大眾汽車之後的保時捷凈債務激增,一度高達100億歐元(約125億美元)的債務成了壓倒保時捷的“一根稻草”。不僅如此,大眾汽車的第二大股東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也“從中作梗”,暗中抵制保時捷家族控股大眾汽車。
富戲劇性的是,保時捷收購失敗之後,大眾汽車展開了反收購。2009年,大眾出資39億歐元(約49億美元)獲得保時捷49.9%的股權。但是,根據德國相關法律規定,大眾收購保時捷剩餘股份只有在2014年8月完成交易,方能避開高達15億歐元(約合19億美元)的鉅額稅款。
為了儘快實現100%控股保時捷,大眾汽車近日出爐了一套嚴密的收購規劃。根據規劃,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大眾汽車股份制公司(Volkswagen AG/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將加速收購保時捷歐洲股份制公司(Porsche SE/Porsche Societas Europaea)的汽車業務,即保時捷股份制公司(Porsche AG)。
“聯合大眾和保時捷的經營業務,能使兩者在財務和戰略方面變得更強。”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馬丁·文德恩在4日的聲明中説。
這也意味着,當8月大眾完成對保時捷的100%控股之後,代表大眾汽車、保時捷汽車利益的皮耶希和保時捷兩大家族持續50多年的恩恩怨怨,或將告一段落。
多品牌戰略再升級
被完全收購後,保時捷將與奧迪、賓利、蘭博基尼等一樣,成為大眾旗下的一個品牌。
“雙方可以更加密切地合作,在高利潤豪華車領域聯合探尋更多機遇,而用戶、員工和股東也將從中受益。”馬丁·文德恩道出了完全控股保時捷的內在邏輯。
多品牌發展是大眾汽車享譽汽車界的經營模式。與通用、福特等汽車巨頭紛紛出售子品牌、收縮戰線不同,大眾汽車走了一條反向發展之路。
完成對保時捷的整體收購之後,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囊括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不同個性的10個強勢品牌,覆蓋了平民品牌(大眾、斯柯達、西亞特)、豪華品牌(奧迪)、頂級豪華車品牌(賓利)、超級跑車品牌(布加迪、蘭博基尼、保時捷)、卡車品牌(斯科尼亞)以及大眾商用車。
大眾方面預計,8月份加速對保時捷的合併整合之後,將帶來的協同綜效(Synergies)大約為3.2億歐元,大眾和保時捷將各自佔有其中的50%。
按照2012年3月31日的計算結果,合併將為大眾汽車集團帶來總額90億歐元的非現金增益。而業內人士則認為,未來大眾與保時捷的協同效益將為大眾集團創造更多的利潤來源。製圖/蔣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