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銀行體系過去12天競相上調存款利率的積極舉措,並沒有阻止6月這個季末的關鍵時點存款仍源源不斷流失的態勢。
6月20日,本報記者從國有大行獲得的數據顯示,6月前兩周,工、建、中、農四大國有銀行各項存款較月初大幅下降4600億人民幣,存款繼續流失的態勢也加劇了月末季末大規模衝刺的難度。
或許受存款流失的影響,四大行貸款增長依舊乏力。6月前兩周,四大行新增貸款僅為250億元,存貸款月度波動呈現的“前低後衝”模式尚沒有根本的改觀。
6月7日,人民銀行42個月來首次宣佈降息,並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此舉被視為利率市場化的重大舉措,此後短短12天內,中國銀行體系掀起了一波存款利率上浮潮。
據本報記者了解,各家商業銀行已對此次降息和利率市場化衝擊作出相應評估。以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為例,該行認為,此次降息實質為不對稱降息,對今年全年利潤增速的影響在3%左右。同時,由於利率重新定價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此次降息對明年利潤增速影響將更大。
存款“撐桿跳”難以為繼
央行提高存款利率上限之後,工、農、中、建、交五大行態度相對“保守”。6月8日,存貸款利率下調首日,1年期存款統一執行3.5%的利率,約為降息後基準利率的1.08倍;而股份制銀行則更為積極,短短12天內,1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由6月8日的3.25%上調至3.5%,此後又上浮到頂至3.575%。
不過,存款利率的小幅上調尚未帶來明顯的拉升效應。借用一位股份制高層的話説,“相比居民儲蓄存款,對公存款的黏度要更大一些;今年以來存款不振的情形受到了金融脫媒趨勢的影響,尤其是大企業金融脫媒趨勢愈來愈明顯。”
這也恰是信貸增長乏力的一個原因。近兩周來,銀行間債市頻頻傳出利好消息。先是超短融發行主體範圍大幅度擴充至一般中央AAA級企業及其AAA級核心子公司,後是中票、短融的可發行額度被允許成倍增長。
“央企一般都是銀行的核心戰略客戶,現在一發債動輒200-300億,貸款的替代度太高了。”上述股份制高層坦言。
民生銀行管理層5月底接受機構調研時也坦陳,銀行吸存壓力的確存在,該行主要採取的措施是,進一步增設營業網點,以及發行一定量的理財産品。
6月末,恰是月末、季末、年中三大考核節點,銀行體系存款未來10天預期將會得到大幅度回流。不過,商業銀行依靠結構性理財産品月末存款“撐桿跳”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現在,連我們都開始考核存款了,考核指標分到個人頭上了。”某政策性銀行南方分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資産負債經營壓力不僅僅體現在商業銀行身上,甚至政策性銀行也感到了競爭的陣陣“熱浪”。
信貸左右為難
四大行6月前兩周僅250億元的信貸投放也折射出左右為難的尷尬,至少説明5月份以來,頻頻釋放的“穩增長”信號尚未完全傳達至銀行體系。
本報記者獲悉,在監管機構5月底召開的一次內部討論會上,監管人士認為,銀行體系應該將“穩增長”擺在重要位置,要保證國家發改委已批項目的貸款需求;同時,鐵路、公路等基本建設貸款,允許超過貸款集中度要求,對其週轉貸款銀行要繼續放貸。
此前一直嚴控的房地産和平臺貸款也顯示出鬆動跡象,監管機構允許“政府融資性平臺貸款,在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緩釋風險的原則下,對自身能還本付息、項目建成還未形成現金流的平臺貸款,收回後可以再貸。”
儘管商業銀行人士反映,近期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尤其國有大行總行遊説的力度加大,但從貸款上,銀行體系還沒做好充分的放鬆準備。
“不是想放就能放的,銀行也要考慮風險和收益匹配,再來一輪刺激計劃,誰都受不了。”6月20日,某股份制銀行公司部負責人如是對記者説。在他看來,利率市場化衝擊之下,定價能力比規模擴張顯然更重要。
據上述人士透露,今年1季度,該行大、中型對公客戶的貸款利率上浮程度不降反升,而對小型企業的貸款上浮程度雖然略有下降,但降幅也不大,且4月份的貸款收益率比3月份還有提高。
“這一次利率市場化都是預料之中的,我們認為這只是其中第一步,估計今年或者明年還會走第二步和第三步。最終利率市場化,息差空間肯定會壓得更小。”上述股分行高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