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孫韶華 楊燁 北京報道
外貿有望持續好轉,但壓力仍存
海關總署10日發佈進出口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435.8億美元,增長14.1%,當月進出口規模刷新去年11月創下的3341.1億美元的歷史紀錄。進、出口規模雙雙創月度歷史新高。當月出口1811.4億美元,增長15.3%;進口1624.4億美元,增長12.7%。
今年1至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510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7%。其中,出口7744億美元,增長8.7%;進口7364.9億美元,增長6.7%;累計貿易順差為379.1億美元。
5月進出口增速明顯好于預期,是業內比較一致的判斷。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幾個月外貿形勢有望持續好轉。同時專家也指出,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國進出口依然面臨壓力。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對記者表示,在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中,除了中歐貿易不樂觀,前五個月增長1.3%外,中美貿易在前五個月增速已經達到12%,此外中俄貿易、中巴貿易和中國與東盟貿易的增長也較快。
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與9日公佈的5月實體經濟數據不同,中國貿易數據大大高於市場預期,5月外貿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企穩,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很快出現反彈。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5月通貨膨脹率顯著下降,為政府的積極干預留出了較大的空間。近期的降息和增加投資等政策,以及資源性産品價格的下滑在下一階段將推動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屠新泉説。據他預計,貿易減速已經基本探底,而由於去年下半年貿易已經減速,基數較低,下半年的同比增速會繼續反彈,全年10%的貿易增速有望實現。
展望未來幾個月的進出口形勢,專家表示,未來數月有望持續轉好但同時仍然會面臨壓力。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表示,中短期內國際經濟復蘇形勢仍十分嚴峻。美國經濟復蘇繼續放緩,歐元區經濟仍在底部徘徊,歐美經濟狀況不佳導致國際貿易狀況進一步惡化。短期國內出口企業經營壓力仍難以明顯緩解,匯率、勞動力成本仍趨上行,企業融資仍較為困難。預計6月份出口同比可能穩定在5月份的水平。進口則可能比5月份略有增加,這主要是考慮到二季度國內經濟將底部企穩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繼續回落的因素。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韓秀申指出,當前進出口主要面臨四方面壓力,一是企業普遍面臨訂單不足的問題,中期短期訂單佔重要比重,達到86 .3%,而6個月以上的長期訂單佔比很低,僅有13.7%。新興市場不足以彌補歐美市場減少的訂單。二是面臨原輔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融資難和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壓力,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出口提價難,利潤微薄;三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競相壓價爭奪訂單和客戶,市場經營秩序較為混亂;四是貿易壁壘重重對企業産生極為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