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兩年前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是否介入,歐洲國家普遍持不大歡迎的態度。為什麼不歡迎?當時的不少歐洲媒體就認為,IMF插手將是歐洲的“屈辱”,不僅暴露歐洲的無能,而且將使作為IM F股東的美國和中國得以介入危機。
但歐盟卻遲遲不伸出援手,以至於時任希臘總理的帕潘德里歐威脅説,如果歐盟還不趕快出錢,那希臘只能轉向IM F,這將是“最後一招”。最終,“最後一招”成了“常用一招”,IM F除介入希臘危機外,還不斷深入歐洲的心臟。
IM F從不受歡迎的外來者,到現在被期盼成拯救危機的主力軍,歐洲人的態度發生了近乎180度的大轉變。歐洲人自然不做虧本的買賣。從表面看,拉IM F入局,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歐洲獲得了難得的資金。第二,以IM F為名籌措資金,風險世界各國共同承擔,但利益則為歐洲獨得。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筆者看來,通過拉IM F介入歐債危機,歐洲不僅獲得了資金的胡蘿蔔,更獲得了一根執法的大棒。而執法的對象,自然是希臘、意大利等“笨豬國家”。
這其實最符合德國的心願。根據歐洲媒體報道,早在去年3月,在希臘危機全面惡化前夕,德國政府即確定了援助希臘的三個前提條件:第一,希臘必須是已經無法再從信貸市場融資;第二,IM F必須對任何救助計劃作出“重大貢獻”;第三,歐盟國家必須同意在現有規定之外,協商保證預算制度的“額外手段”,因為現有規定未能阻止希臘背負鉅額債務和赤字。
所謂“額外手段”,即對違反財政紀律國家,實施懲罰。德國之所以要將該權力委任給IM F,就在於德國在歐洲的地位一直比較尷尬。德國於是對IM F寄予厚望。而IM F也確實是揮舞“大棒”的好手。對於德國的美意,IM F其實也心有慼慼。不久前戛納峰會之所以讓IM F監督意大利,正是看中了IM F的“掄大棒精神”。
至於對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和中國可能會介入歐債危機的擔憂,這更多屬於冷戰思維的抹黑。如果論份額,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在IM F的份額列第一,大大超過美國,更別提份額沒有美國小半的中國。
IM F成了德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當然,從現實來看,作為國際主要金融機構,IM F在應對歐債危機中發揮更積極作用,顯然是可取的;另外,通過向IM F融資間接救助歐洲,相對來説也有助於降低出資者的投資風險。但IM F被德國拉上戰車,全身心去趟歐債的渾水,如果沒有自身的準則和利益保護機制,難免有“慷世界之慨”和“當炮灰”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