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年初遍地開花的用工荒,到4月份開始席捲全國並貫穿全年的電荒,到油價下調後隨處可見的柴油荒,再到令大批中小企業甚至地方政府慌神的錢荒……2011年,“荒”幾乎從未從老百姓的視野和報章雜誌顯要位置撤出過。
當這些現象重重疊加,人們無法淡定:難道生活依賴的各種資源已近枯竭?“荒”時代正式到來?在13億人口大國,莫非連“人”也不夠用了?
然而,這些現象的另一面卻是:電荒席捲各地之時,眾多火電企業卻因煤價持續高位運行、煤電價格矛盾突出而選擇停機或者開機率不足;與柴油零售緊張相伴,有民營加油站抱怨,壟斷大油企“限量”“停批”導致斷供;中小企業遭遇“錢荒”之時,大企業及投資領域資金卻十分充裕,此外,央行數據顯示個人存款總額超34萬億元,百姓理財熱情高漲卻苦於投資選擇太少。
看來,這許多“荒”,並非絕對的“荒”。
從近年來的媒體報道不難發現,自2004年以來,“電荒”“油荒”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不僅各種現象、危害相倣,連專家給出的對策建議都驚人一致。 因此,總是走不出“電荒”“油荒”的怪圈,實在令人詫異。而人們最擔心的恰恰是,“荒”的恐怕不僅僅是資源,而是有關方面解決問題的願望、誠意和勇氣。
臨近年末,“荒”聲依然不絕於耳。知名經濟學者、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指出,“只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持續,價格、利率等各種機制沒有理順,‘荒’就仍會大範圍重現。”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