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由於我國食糖生産集中度很高,在制糖成本高企的前提下,企業很難大幅降價銷售,如果現貨堅挺運行,期貨大幅貼水的局面將面臨改變。
近期ICE原糖不斷下挫,鄭糖表現明顯強于外盤。目前糖市的支撐因素主要是政府制定的甘蔗收購聯動價、製作成本、供求缺口及天氣升水預期,而來利空壓力主要是國際宏觀環境、進口利潤高企、全球食糖供給過剩和國內食糖增産等。
制糖成本難抵期現價差擴大
目前,白糖平均製作成本在5700—6000元/噸之間,中小型糖廠制糖成本在6100—6300元/噸之間,考慮到糖企需要保本微利,白糖6400—6500元/噸是重要支撐。從近兩個月來的振蕩盤整走勢也可以看出,6400—6500接近多方建倉的心理價位。考慮到今年食糖增産幅度有限,且國儲最近兩年庫存消耗殆盡,市場出現惡性供給過剩的幾率極微,糖企以低於成本價銷售的概率不大。但需注意到是,根據以往期現價差走勢,完全以現貨思路預測期價走勢並不合理,期價很有可能在悲觀預期下跌破現貨價。
挂鉤聯動價支撐作用有限
新榨季廣西和雲南都制定了以7000元/噸為聯動價的甘蔗收購政策,由此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糖價將會以7000元/噸為價格中心。從理論上説,挂鉤聯動糖價標準有利於形成市場預期價位,抑制糖價過度下跌。但從往年的聯動價與實際銷售價格來看,這種支撐作用並不是絕對的,如2007/2008榨季、2008/2009榨季銷售均價就低於聯動價。可見,以7000元/噸為市場心理底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後的決定因素仍要是視供需形勢而定。
市場不存在絕對供需缺口
關於食糖消費趨勢,市場一直存在分歧,大致可分為兩種觀點:一是食糖消費與GDP增長成正比,以年均6%的增長率逐年穩步增長,即每年消費量較上年增加50萬—80萬噸;二是隨著糖價重心的不斷上移,替代品對食糖的擠壓作用越來越大,食糖消費趨於萎縮。據筆者測算,主要含糖食品産量年均增長率維持在20%左右,大大高於6%的食糖消費平均增長率,可以推斷,由於居民消費水平和結構的改變,食品行業高速增長,替代品對食糖的擠壓與食糖消費穩增趨勢將在未來幾年共存,預計全年消費者1380萬噸左右。以糖協公佈的2011/2012榨季1200萬噸的産量,再加上上榨季結余與進口量,本榨季供給形勢趨於樂觀,可能由於榨季推遲會有短期供求偏緊,但全年不存在絕對供需缺口。
相對於多方支撐因素的不確定性來説,空方理由更顯堅決:宏觀環境悲觀,全球食糖供給過剩已成定局,ICE原糖價格已下破24美分,關稅配額內食糖進口利潤近期維持在800—1000元/噸的高位。據測算,如果原糖下破至20美分,對應國內7000元/噸的糖價,配額外進口都將變得有利可圖,將對國內糖價構成極大壓力。儘管如此,如果原糖不大舉下破,後市沽空風險依然存在,一是糖協對廣西的估産720萬噸有可能高估,颱風導致甘蔗折損,含糖率下降影響尚難估量;二是全國前十家糖企産糖量約佔總産量的60%,生産集中度相當高,在制糖成本高企的前提下,大幅度降價銷售可能性不大,如果國內現貨糖價一直在7000元/噸上方堅挺運行,期貨大幅貼水的局面將面臨改變。
(作者單位:方正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