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南京10月2日電(記者鄧華寧、王玨玢、孫彬)“慢”旅遊、“靜”度假、“宅”社區……在高速工業化時代,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利用難得的“十一”長假,回避熱門旅遊線路,回歸自然去體驗農業文明的情感,這種回到“原初狀態”的精神需求,帶動“靜”態休閒度假經濟興起。
尋找自己的心靈社區
大山村的清晨醒得很早。5點多鐘,村裏的池塘邊,就有三五成群的婦女在洗衣服,“篤篤”的捶打聲響徹整個村子。一些早起耕種的漢子坐在石凳上抽著旱煙歇腳……
“鳥語蟲鳴,露珠花朵,大山村的‘有氧生活’讓我忙碌的心停滯下來。”田麗是上海一家外企白領。一年前的春天,她與朋友一起來到高淳縣椏溪鎮大山村,從此,這裡的“慢生活”成為她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真想住下來不走了。”
“前幾年出國旅遊我都是參加熱點線路,一天跑兩個國家,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拍照。熱鬧歸熱鬧,回來什麼都不知道。”南京市民王剛説,“這兩年,我選擇自由行,自己買機票,自己聯絡酒店,自己問路、自己坐公交車。一兩個星期的時間,常常待在一個地方,遊覽幾個小城鎮,速度雖然慢,但是我接觸到了那裏的風土民情,了解了文化的差異,感受了老百姓的熱情好客,這帶給我更大的愉悅。”
“今年國慶我哪兒也不去,‘宅’在網絡社區裏。”豆瓣網的鐵桿“豆友”清和告訴記者,主流的休閒方式可能仍是外出旅遊,但是豆瓣這類社區網站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豐富的參與平臺,讓都市人多了很多種選擇。“比如我喜歡節奏慢一些的活動,就可以找到很多講座、生活聚會的活動信息,結識新朋友,分享共同的喜好。”
記者在豆瓣同城頁面上發現,發佈的活動有音樂演出、展覽、講座沙龍、戲劇曲藝以及公益活動等10多種,而幾乎每個活動都有網友標注“感興趣”或準備“參加”。“十一”長假,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的最近一週活動都在100個以上,最熱門的活動吸引了上千網友參與;而長假期間的不少簡單卻不乏創意的小活動,比如上海的“隨遇而安”行、“尋找最有上海氣息的街道”,南京的“漫步中山大道”都受到不少網友追捧。
現代人的“慢”生活追求
江蘇省旅遊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曉平説,吸引遊客的不僅是旅遊景點的“形”,更重要的是度假方式的“神”。慢節奏的休閒度假,其中蘊含著的傳統的文化趣味和處世哲學,一種在日常快節奏的工作中難覓的富於人情味的世俗生活。
鎮江山一方度假村經理許娟告訴記者,每到假日,城裏人攜家帶友來到這裡。讓許娟也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客人並不熱衷於看山上的景點,而是喜歡呆在度假村裏不出去。一家人看電視、吃自助餐,或者和朋友們聊天、打牌、散步,其樂融融。“這種對親情、友情的追求,可以説是深藏在一個人的基因裏,無論這個人處於什麼樣的時代。”
椏溪鎮大山村的“紅新農家樂”原是間老房子,最近正在修葺擴容,老闆芮紅新熱情地跟記者聊起家常。芮紅新説,他也在外打過工。説起那段經歷,芮紅新感慨良多:“錢是掙了,可心裏挺鬱悶的。在城市裏,節奏快,壓力大,空氣還不好,每天面對的是水泥森林,除了高樓大廈還是高樓大廈。”
“中國人在經歷過快跑猛追後,開始審慎思考適度的節奏對生活的影響,GDP增速的回歸和對慢生活的推崇是明顯標誌。”復旦大學教授高國希認為,在社會相對浮躁的當下,“慢下來”是一種日趨成熟的價值觀,也將為人們解決更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因為‘慢’是通過耐心、慎重和深思熟慮表達對人與社會充滿關懷的、負責任的創造。”
“慢”生活帶來新機會
“追求‘慢’生活給旅遊業帶來了新機遇。”周曉平説,我國自1999年開始實行黃金周制度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更喜歡進行“風風火火”的觀光旅遊,近年來,許多遊客都希望花長一點時間,細細品味“靜”態的假期。
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改變經濟形態。農家樂、鄉村生態休閒遊、非知名景點旅遊、深度體驗式旅遊、自由行等正逐步成為旅遊業的重要支柱。周曉平表示,許多旅遊項目都計劃建造都市人的“第二居住點、休閒地”,不追求甚至要控制遊客數量,而注重遊客的停留時間。
美團網策劃人員杜晨説,假期不願出門的人群給網絡公司提供了新商機。豆瓣網、魔時網、微博活動、58同城、趕集網以及一些地方論壇均把目光瞄準了他們的休閒消費。通過網絡社區組織的各種活動,搭建不同興趣愛好者聚合的平臺,為他們提供高品質的享受,同時也增加了商家的邊際效應。“線上一次點擊,線下一次消費,社區網站、團購網站的國慶業務都逐日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