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海南農墾:一場“穿越沼澤”的變革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6日 16: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 | 本刊記者 何尹凡

    “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條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被國有企業普遍採用並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道路,十年之後,被用來衝擊農墾這個農業領域最後的計劃經濟堡壘。看起來,海南農墾是在借鑒已經成熟的工業化理念來改造一個封閉的農業社會,但事實上“老路新轍”,農墾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比中海油這樣的大型國企改制更加複雜,也更加艱難。

    2010年12月10日,北京。

    海南農墾集團、海南天然橡膠産業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王一新故作鎮定,看看身邊的人,眼圈都已經泛紅,幾條大漢終於都抑制不住,抱在一起,哭出聲來,他抹了一下眼角,發現自己也有淚水。

    這一天,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了海南橡膠的上市申請。2011年1月7日,海南橡膠A股上市,發行價5.99元,當日漲幅83.81%,募集資金47.08億元。

    “我們使出全身的勁推動海膠上市,一旦挂上資本市場這輛戰車,那就誰想退也退不回去了。”當時兼任海南農墾總局局長的王一新説,以海膠上市為標誌,海南農墾改革實現全線突破。

    2007年,海南農墾還是一個政企不分的“獨立王國”,醫院、學校乃至公安、民政,幾乎所有地方政府有的職能,海南農墾都擁有。墾區105萬人,退休幹部職工就有19萬,農場經營入不敷出,職工群眾生活困苦,部分農場群體性事件頻發,成為海南穩定最大的隱患,有“農墾穩則海南穩”之説。

    4年之後,海南農墾總局與海南農墾集團政企分開、社企分離,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總局92家農場重組為49家,正逐步移交地方;海南農墾集團下屬海南橡膠成功上市,成為A股市場“農業板塊市值第一股”,短短半年之內進入四大股指成分股,83家海南橡膠分公司重組為25家,畜牧、種業、花卉等熱帶現代農業板塊成立專業公司,正積極衝刺上市;觸角伸向金融、物流、旅遊地産、休閒度假等多個行業。

    在改善民生上,墾區集中解決了40萬人的安全飲水,集中修建了4000公里的場區水泥路,集中完成了農網改造,職工群眾電價從每度1.28元降到了每度0.6元。已建成墾區保障性住房12萬多套,再通過兩年努力,將實現墾區職工群眾戶戶擁有一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標。歷史拖欠的工資、醫療費、養老金、社保欠費全部還清。職工收入明顯提高。

    2006年前後,海南全省派人支援海南農墾維穩,現在成了海南農墾派人支援地方維穩;2007年海南農墾虧損近5000萬元,2010年,海南農墾實現利潤超過5.2億元,2011年利潤有望超過8億元。溫家寶總理2011年3月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遞交的關於海南農墾改革進展的報告上批示:實踐證明,國務院關於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總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王一新和他的搭檔原海南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現任省人大副主任張力夫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得益於國務院、海南省委省政府對海南農墾管理體制進行的深刻變革。也就是堅持了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並且不斷推動海南農墾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初步建成了以天然橡膠産業為核心的現代企業集團。

    大道至簡。一條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被國有企業普遍採用並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道路,十年之後,被用來衝擊農墾這個農業領域最後的計劃經濟堡壘。巧合的是,此時主政海南的衛留成和操刀農墾改革的王一新這兩位關鍵人物,都親歷過中海油由傳統國企向現代企業轉變的過程——前者是中海油前老總,操盤中海油改制上市;後者曾經擔任中海油辦公廳主任,衛留成的舊部下,參與了中海油改制上市決策的全過程。

    看起來,海南農墾是在借鑒已經成熟的工業化理念來改造一個封閉的農業社會,但事實上“老路新轍”,農墾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比中海油這樣的大型國企改制更加複雜,也更加艱難。

    “退場”風波與中南海決策

    2007年夏季的一天,海南儋州八一農場,現場劍拔弩張,大量群眾要求“退場”。剛剛從海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轉任海南農墾總局局長的王一新和黨委書記張力夫趕到現場,直接面對群眾。王説:“我是農墾總局的新任局長,可惜不是在20年前。20年前當這個局長,是何等的榮耀,你們大家寫了申請、敲鑼打鼓要求加入農墾,而我剛上任,大家卻都要棄我而去。這不怪大家,是農墾讓大家受窮了。在一起,我們是好兄弟;你們堅持要退出,我們也仍然是好鄰居。但是我要説,現在,國務院、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南農墾的改革,我們已經制定了一系列計劃。3年之後,農墾一定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你退出了,到時你可能會後悔的!。”

    一番情真意切的話,卻仍然沒能留住多少人,大部分人堅持選擇“退場”做農民,他們對海南農墾已經失去了信心。

    1988年海南建省之前,農墾在海南風光無限。它管理著海南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GDP佔全島的33%。本地人要托很多關係,才能到農墾做一名普通工人。而只要進了農墾,不管在多偏遠的深山裏面,都是“非農業戶口”。

    由於歷史原因,海南農墾與農村生産隊土地犬牙交錯,雙方因爭地多有衝突。1980年,國務院為解決場鄉土地糾紛頒發了202號文,批准將毗鄰的811個自然村,14.4萬人口就地併入海南農墾所屬的38個農場,由此形成了最初的“並場隊”和“並場村”。在此前後二十多年裏,累計有1500個農村生産隊合併到農墾,由農墾管理。

    1988年海南建省,成為農墾命運的分水嶺。一方面,海南經濟尤其是二、三産業加快發展,以農業為主的農墾地位和經濟實力都相對下降;另一方面,農墾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省部共管,農業部管資産,海南省委管人事任命,有人形容“農墾是一個爹媽都管不到位的孩子”。

    矛盾逐漸顯現。農墾的地位在下降,而周邊未加入農墾的農村發展加速,尤其是2000年之後,中央陸續出臺大量強農惠農政策,加強新農村建設,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投入力度。這些政策,農墾未能充分享受。比如,中央下劃給地方的補助資金分到17個部委,再由這些部委通過條線下到各省。除了農業部,其他部委歸口資金下到省裏,作為中央單位的海南農墾,得到的自然就比較少。

    海南農墾民生日漸凋敝,在一些地方管理粗放,矛盾累積,終於在2005年開始鬧出“退場風波”——大量當初併入農墾的村民要求退出農墾,成為影響海南穩定的重大隱患。鬧得最厲害的儋州,最多時聚集數萬人,這在當時總人口僅幾百萬的海南,影響之大,可想而知,以致當時有“八一穩,儋州穩;儋州穩;農墾穩;農墾穩,海南穩”之説。
從海南先進生産力的代表,到海南社會穩定最大的隱患,海南農墾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親自調研海南農墾後總結説:“海南農墾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事實上,海南多任主政者,包括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擔任海南省委書記時也曾試圖推進海南農墾改革,但終因在任時間太短,改革涉及錯綜複雜的利益和各種歷史原因而沒能深入推進。

    不僅是海南主政者希望改革,中央同樣希望能趟出一條農墾改革的道路。隨著上世紀90年代末期國有企業改革的完成,國有農場、國有林場成為計劃經濟體制最後的兩個堡壘。進入新世紀,集體林權制度試點改革的推進,使農墾真正成為“最後的堡壘”。中南海裏的決策者們,正在尋找一個合適的突破口。

    海南農墾正是最合適的試點對象:這是全國第三大農墾,地處邊陲(當年也是兵團建制),管轄100多萬人口,具有相當的典型性;這裡的主産品天然橡膠雖然是國家戰略物資,但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顯然比不上黑龍江的糧食、新疆的棉花,萬一 “試錯”,風險相對可控;這裡是最大的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前沿,試點改革的土壤條件較好。
2006年底,衛留成接任海南省委書記。曾執掌中海油的他認為,如果不處理好管理體制問題,農墾問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2007年1月,衛留成和時任省長的羅保銘決定,主動向國務院請命,建議把海南農墾下放給海南省全面管理,實現管人、管事、管理資産三統一。2個月後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海南代表團當場表態,贊成將海南農墾下放,“然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2007年7月,國務院成立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小組,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任組長,由農業部、發改委、中央農村工作辦公室、國務院研究室5個部門組成,開始著手研究海南農墾的改革。2008年6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了海南農墾體制改革問題。時任海南省長的羅保銘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專赴中南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接下了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這副重擔。隨後,《國務院關於同意推進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的批復》下發,海南農墾改革的路線圖由此確定,即從2008年1月1日開始,用5年過渡期實現“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體制融入社會、管理融入地方、經濟融入市場”,把海南農墾建設成為以橡膠産業為核心,多個産業齊頭並進的現代企業集團。

    海南農墾的下放,被專家稱為海南才真正完成建省。如何讓龐大的農墾真正納入全省經濟社會一盤棋,成為海南加快發展的新引擎,是對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考驗和挑戰。時任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決定將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本屆省委四項戰略任務之一,時任海南省長羅保銘決定將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海南省政府的一號工程。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專門為農墾改革立法,頒布了《關於推進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省裏專門成立了先後由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分管農業副省長&&的農墾改革領導小組。這一系列舉措,為海南農墾改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環境和政策環境。
中南海親自決策,海南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視,一切都因為海南農墾這次改革意義重大。農墾作為一種計劃經濟時代保留下來的特殊體制,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仍然存在,全國農墾系統的土地佔國土面積的3.8%,人口占全國的人口1%,在糧食、棉花、天然橡膠等戰略性資源的生産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龐大的體系下一步怎麼走?海南農墾的改革擔負著“趟出一條路”的職責。

    2007年開始參與海南農墾改革制度設計的中國人民大學産業經濟學博士後劉斌評價説,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涉及國家部委對海南農墾管理體制的改變,涉及海南省對農墾管理方式的確定,更重要的是,涉及海南農墾這樣的特大型農墾單位在體制、機制、模式、方向上的改革實踐。這次改革,既是農墾企業的改革,也是農墾區域農業的改革,還是相關領域政府職能的改革,這三條主線的改革同步推進,才構成農墾改革的全部邊界。

責任編輯:任威風

熱詞:

  • 海南農墾
  • 體制改革
  • 農業
  •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