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紅週刊》作者 劉增祿
截至8月24日,滬深兩市發佈2011年中期業績的A股公司有1579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整體同比增長28.82%,但就在這亮麗的業績背後卻藏有“水分”,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業績的貢獻漸有升溫。
非經常性收益對部分公司業績提升明顯
所謂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的各項收入、支出。在剔除無可比數據的新上市公司後,今年有可比性的1478家A股公司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達4205.08億元,同比增長29.59%。
從統計數據來看,4205.08億元凈利潤中有198.82億元為非經常性損益所貢獻,同比2010年大幅上漲了71.2%。其中,有200家公司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佔凈利潤的比重超過30%,133家超過50%,甚至有59家公司非經常性損益超過了公司整體凈利潤。如中國嘉陵,中期凈利潤僅實現249.27萬元,而非經常性損益卻實現了8642.21萬元,約為利潤的35倍,這表明在剔除掉非經常性損益後,中國嘉陵凈利潤實際是嚴重虧損的。類似公司還有銀河科技、*ST西軸等。
創業板業績水分相對較低
自2009年創業板設立以來,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公司遜色的業績增長能力一直受到投資者質疑,但從本次中期業績數據看,創業板公司的業績增長雖然相較主板或中小板公司而言依然增長最慢,但水分卻是最小的。
數據顯示,899家有可比性的主板公司今年中期凈利潤整體同比增長了29.4%,421家中小板公司同比增長了32.58%,創業板公司僅同比增長了26.43%。表面上看創業板業績增長確實是最弱,但仔細分析卻可以發現創業板公司的業績卻最為真實。從凈利潤構成來看,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中,通過非經常性損益方式貢獻的凈利潤的比例正在增加,數據顯示,主板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同比增長了68.43%,中小板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增長了120.76%,而創業板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增長卻僅為26.68%,相比其他兩個板塊外延式增長的水分明顯偏少。
內生性增長公司值得關注
在通過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潤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通過主營方式增長的公司在發展上顯得更為踏實可靠。
統計顯示,在1378家近兩年中期連續實現盈利的公司中,有1019家實現了同比增長,增長超過50%的公司有370家,這其中包含了64家營業收入的增長基本跟上了利潤增長的步伐,主營收入同比增幅與凈利潤同比增幅比例大致相左10%。
仔細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有52家上半年利潤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度相對較低,佔凈利潤的比重不超過20%,而這一類業績通過主營穩定增長的公司在市場中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如立訊精密通過並購與整合,從規模和效益上均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公告稱今年1~9月的主要經營業績目標是企業産品銷售凈利潤比2010年同比增長100%~130%。新築股份因部分募投項目實現投産,産能得已增加,橋梁功能部件産品銷售規模出現大幅增長,凈利潤和主營收入也同時實現了大幅增長,公司預計1~9月份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將同比實現70%~100%的增長。同樣,憑藉主營快速增長且三季度提前預增的還有新聯電子、洋河股份等公司,他們在後市均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