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海工“新政”股市暫遇冷鑽井平臺成投資熱點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有望于10月前出臺。這一消息被指將促進我國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亦將在不久之後有效提振二級市場海工板塊的興盛。

  事實上,有數據顯示,國際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容量每年約為400億到500億美元。在我國,伴隨著對海上油氣等資源的開發投入,預計未來5年海洋工程設備市場規模每年都將超過500億美元。

  不過,美好的預期並未吸引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關注,截止8月10日收盤,上述消息的流出未能給海工板塊注入上漲動力,相對於大盤的反彈,中集集團(000039)、中國船舶(600150)僅分別微漲0.33%、0.14%,而作為海工板塊配套細分行業龍頭的亞星錨鏈(601890)甚至逆勢下挫。

  海工佔上市公司業務比例低

  這一現象在方正證券李儉儉看來並不出人意料,他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海工業務一般在上市公司業務中佔比都比較低。”

  中集集團2010年年報證實了這一觀點的確鑿。根據報告內容,期內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業務僅創造營業收入244403萬元營業利潤率為-32.83%,相較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業態食品裝備等其它業務板塊分別創造的2543997萬元、1663155萬元、535080萬元營收,海工板塊顯然相距甚遠。而與此同時,作為輿論、媒體、金融機構眼中海工龍頭的不二人選,幾乎所有文章、研報凡提及海洋工程,就必定少不了提及中集集團。

  日前,中集集團在最新發佈的“201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預測,期內集團有望實現凈利潤25.6億元-3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0%-230%。但中集集團在公告業績修正原因説明仲介紹,“2011年上半年集裝箱訂單飽滿,銷量、價格大幅上升,保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業務也有很大增長”,卻唯獨少了海工板塊。

  不單是以中集集團為代表的海工板塊上市公司,實際上我國整個海洋經濟指標都尚且無法令國人滿意。

  雖然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與1978年我國實現海洋生産總值60多億元相比, 2010年中國海洋生産總值已超過3.8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7%。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曾介紹,“發達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科技進步貢獻率達80%左右,中國僅有30%。”

  近兩年來海洋新政密集出臺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卻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海洋經濟的政策層面利好不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對‘新政待發’的熱情。另外,海工領域分工繁雜,普通投資者選擇切入口也絕非易事。”

  據記者了解,近兩年來,沿海省份的地方發展規劃接連上升為國家戰略,且步伐不斷加快,其密集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僅在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就有國務院正式對外發佈《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務院會議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等新政相繼出臺。隨後的2010年,《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2011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

  對此,經濟學家程惠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這些現象表明在邁向藍色海洋這個發展思路上,地方政府與國家高層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鑽井平臺可成為投資“切入口”

  在如何選擇海工板塊投資切入口方面,方正證券李儉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鑽井平臺仍然投資首選。”

  而國都證券研報也指出,“一般的海工鑽井平臺造價在2億美元以上,是空客主流機型A320的4倍以上,海工裝備行業具有帶動面廣、産業鏈長及附加值高。預計中國海工裝備市場未來5年包括大約40座自升式鑽井平臺、11座半潛式鑽井平臺和14艘FPSO(改裝和新建兩部分),加上配套設備及部件,市場總價值約高達1000億元。隨著更換老舊裝備高峰的到來,以及深海裝備新增需求釋放,國際三大主要海工裝備市場在755億美元左右。”

  “中國不但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還有聯合國海洋公約明確的擁有海洋主權與管轄權的300萬平方公里海洋,近來密集的政策出臺,意味著管理層正在為著重發展這一領域而積蓄力量,我們在海洋經濟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上述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