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原計劃700億元投資的基礎上再追加200億元,以期從根本上扭轉全市工程性缺水局面
本報訊 記者鄧勇報道 未來5年,重慶“治水”將再出重拳,原計劃700億元的水利投資再度加碼200億元,總額達到900億元,實施六大工程,此舉將從根本上扭轉該市工程性缺水的狀況。
據了解,重慶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間便斥鉅資“治水”,水利總投入達385億元,為“十五”期間的2.5倍,其中市區縣財政和市政府水利投融資平臺共投入264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0倍。正因為有了這些投入,“十一五”重慶水利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效:一是骨幹水源建設創歷史新高。開工建設大中型水庫24座,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4億立方米,特別是開縣鯉魚塘、大足玉灘水庫的建成,填補了該市沒有大型農灌水庫的空白;建成工業園區供水工程22個,水利發展基本滿足了全市工業生産、農田灌溉、特色産業種養和第三産業用水需求。二是飲水安全工作全國領先。興建各類供水工程6.8萬處,解決1100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提前一年完成國家規劃任務,受益地區地方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大學城、茶園片區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自來水直飲。三是病險水庫整治提前完成。基本完成220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恢復蓄水5億立方米,新增或恢復有效灌面150萬畝。四是水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開展“水系森林”工程建設和“綠化長江”行動,為“森林重慶”建設增色不少,新增水系綠化面積39.5萬畝,綠化長江水利林近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五是防汛抗旱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城鎮達標堤防220公里,新增防洪達標縣城20個,集鎮100個。
重慶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投入,從2009年開始發揮功效,近幾年重慶沒有發生重大旱洪災害,其中水利工程功不可沒。在實現江河安然的同時,該市還為沿江30多座城市、600多個場鎮、800多萬居民樹起一道生命財産安全的保護屏障,年防洪效益達60億元。在2010年春季遭遇的西南百年大旱中,重慶降雨量、江河來水量比2007年特大春旱還少三成,但災害損失卻降低三成。這不僅是因為重慶廣大幹部群眾眾志成城,頑強拼搏,還得益於重慶不斷完善的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和市區鄉三級應急救援體系。
“水災無情,必須防患于未然,水利建設不能停步,只能加強。”市財政局長劉偉表示,水利工程不僅是事關生命、安全的工程,也是致富工程、縮小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的工程。中央對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視,必將迎來各地水利新發展機遇,重慶水利也將大有可為。
水利項目大多是公益性、準公益性工程,需要政府投入。為建立穩定的水利投入機制,重慶明確了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公共財政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建立健全以市和區縣財政為主要渠道的水利投資機制,將水利作為市和區縣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確保今後五年財政對水利平均投入在“十一五”的基礎上翻一番;確保各種水利行政事業性收費應收盡收,及時解繳,全額用於水利發展;建章立制搞好土地儲備的兩次循環,用好土地資源,籌措資金用於水利設施建設。與此同時,中央各部門的支持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