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迅雷:四大現實矛盾或觸發遲來的金融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9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8日訊 中國金融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對內如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服務業準入制度改革及監管體制改革等;對外如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外匯管制改革等,但這些理論上和輿論上都支持的改革舉措卻遲遲未能推進。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口號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喊起,但至今沒有多少進展。對此,李迅雷發表博文指出,金融改革遲緩源於不願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不改革所導致的問題會不斷累積,最終倒逼改革。“儘管主動改革比被動改革所付出的代價要小,但主動改革的徹底性往往不如倒逼機製作用下的被動改革。就目前而言,至少以下四方面問題的突顯將最終觸發某些金融領域的改革。”

  金融改革遲緩源於利益格局難以撼動

  文章指出,1995年至今,金融領域內的重大改革似乎沒有。包括利率市場化在內的金融改革不能徹底推進的原因與不願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相關,因為改革首先觸動的是現有的利益格局。“由於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超過10%,財政收入更是高速增長,金融部門的風險防控能力也大大加強,這就使得改革的緊迫感有點缺失,導致理念上認同改革而實際卻不作為的傾向。”

  四大問題將最終觸發改革

  第一,銀行表外業務佔比的上升及理財産品規模的膨脹將逼迫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目前銀行表內資産佔比呈現下降趨勢。這也説明執行基準利率的資金佔比在下降,參照市場利率水平的資金佔比在上升。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上升至8.25萬億,餘額大約在7萬億以上,這使得銀行的基準利率約束性不斷減弱。

  在當前月度CPI水平已經超過6%的情況下,3.5%的存款基準利率實際上已經沒有指導性。故只有通過提高存準率來吸收流動性。若通脹持續下去,最終還得通過發央票來回收流動性,故屆時央票的招標利率還得參照市場利率水平。此外,民間借貸市場隨著規模的擴大,其利率水平也構成對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水平的牽制,所有這些都將構成利率市場化的倒逼機制。

  第二,隨著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的擴大,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利率與匯率水平將對央行現有的利率匯率政策造成一定的衝擊,從而也會倒逼包括資本賬戶開放在內的金融改革。其實,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相關,如上所述,儘管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所導致的結果與初衷相悖,但也意外形成了人民幣離岸市場。

  第三,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按目前的擴張速度,很快就會達到4萬億美元。匯率波動對外匯儲備資産的風險不斷加大,並逼迫匯率政策止步不前,從而累積更大風險,央行最終將不得不考慮採取措施來降低外匯儲備。降低外匯儲備的辦法之一,就是增加國內企業和個人的用匯需求。那麼,允許和鼓勵對境外投資將是必然之舉,這又將倒逼資本賬戶的開放問題。

  第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形成的債務將在今後幾年到達償債高峰,而可能造成的壞賬規模還很難估算。如果地方政府融資的部分貸款不能如期償還,將觸發對現行銀行信貸機制的改革。目前信貸還是偏重於向地方政府部門的關聯企業傾斜、向大企業傾斜,這種信貸機制最終將釀成金融風險。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acc8f0102dqvk.html

  作者介紹:

  李迅雷: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首席經濟學家,上海市上海市人大常委委員、人大財經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