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因美國兩黨的債務談判互不相讓,導致近段時間美元對其它主要非美貨幣普遍大幅走弱,美元對新西蘭元、瑞郎的匯率相繼創出歷史新低。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美國兩黨至少達成“過渡”方案的可能性很大。度過美債事件衝擊後,美元短期可能維持低位震蕩局面,長期看則依然存在逐步轉強的可能。
美元短期跌跌不休
自希臘債務違約風險暴露以來,“債務問題”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一大熱門詞彙。當下,“歐債”剛剛唱罷,“美債”又走向前臺。
上週四,歐元區峰會就對希臘的第二輪救助貸款安排和增強歐元區危機救助機制達成共識,緩解了市場對於債務危機可能擴散的擔憂。然而,就在峰會結果稍微舒緩了避險情緒之後不久,美國債務談判再度破裂的消息立刻令市場神經重新緊繃。隨著8月2日大限不斷臨近,在美歐債務問題的“比拼”中,美國後來居上。而在美元與歐係貨幣的短期“較量”中,美元正逐漸落于下風。
國際外匯市場上,自7月13日以來美元對主要非美貨幣普遍走貶。美元指數在12日最高上衝76.72點後掉頭回落,到7月26日美指收在73.50點,盤中最低至73.45,為今年5月5日以來的最低點位。在此期間,美元指數時常上演單日暴跌,如在7月14日大跌了1.36%、于7月21日下跌1.11%、7月26日下跌0.82%。商品貨幣方面,新西蘭元兌美元已創出歷史新高,澳元兌美元升創近30年新高。即便對避險貨幣,美元亦出現大幅下滑,美元兌日元不僅已逼近歷史前期低點,美元兌瑞郎則也創出歷史新低。
主導因素將回歸基本面
不過,相對於已如“陳年痼疾”的歐債而言,美債問題更像是一場“急性感冒”,結局可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美債事件性衝擊過後美元存在逐步轉強的可能。
實際上,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削減財政赤字問題上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在具體的赤字縮減措施上各有各的算盤。分析人士表示,提高債務上限符合美國兩黨利益,再次提高債務上限只是時間問題。經歷了美債事件衝擊之後,美元主導因素終將回歸政策面與基本面。
短期而言,長江證券認為,在實體經濟、貨幣政策預期、債務問題和歐債危機的互動下,短期內美元還難以走出明確的趨勢,美債事件風平浪靜後,美元可能會延續5月份以來的箱體震蕩整理格局。
就長期而言,民生證券最新研究報告認為,美債事件衝擊過後美元仍然存在走強的可能。首先,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結束後,美聯儲繼續推行 QE3的可能較為渺茫,美元供給增長放緩有望推動美元階段性走強;其次,歐債危機的影響短期揮之不去,相比較而言,美債危機更多地表現為事件性衝擊,美國統一的財政貨幣制度要比歐元區更容易抑制風險的擴散,且美國經濟復蘇狀況仍優於歐元區,因此受債務危機壓制而走弱的歐元會成為推動美元上行的動力。即便此後遭遇評級下調,美債持有者仍面臨重新資産配置的要求,或導致美元回流,並推動美元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