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多變的高盛 不變的危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世華財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華財訊]高盛轉多了,建議投資者在3個月、6個月以及12個月期限內增持大宗商品。儘管在4月中旬時高盛曾向投資者發出減持多數商品頭寸的警告,建議客戶“在原油和其他市場走勢逆轉前鎖定獲利”。高盛頻繁的交易建議顯示,投資銀行的領頭羊又回來了,下一場“金融危機”又在開始醞釀,只是不知又該輪到誰倒楣。只要高盛們還在,世界將不缺少危機。

  高盛分析變化如此之快,反映了高盛等投資銀行們的一貫行事風格,頻繁交易,製造波動,利用波動創造出利潤。而不管這種波動是否對經濟有利。高盛的盈利主要依靠交易部門盈利。所謂的交易其實就是賭,賭次債、賭油價、賭匯率。油價忽高忽低,動蕩不停,就是因為有高盛這樣的公司在其中上下其手。

  在製造業已經敗下陣的美國,已經將以虛擬經濟為特徵的“新經濟”作為發展的動力。在這個“新經濟”中以賭博和投機為特徵的金融交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難怪有西方經濟學家稱,當前的美國經濟是“賭博資本主義”。

  正是依靠高盛們的這種賭博投機做法,才引發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回顧歷史上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幾乎沒有一次不與過度投機有關。無論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目前的美國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投機行為氾濫。賭贏了就賺一把,賭輸了就破産,正是高盛們將美國的經濟玩殘了。

  近年來,在高利潤的誘惑和激烈競爭的壓力下,傳統上以賺取佣金收入為主、對資本金要求很低的投資銀行,大量介入次貸市場和複雜衍生金融産品的投資。目前投資銀行從事的業務中很多與衍生品相關,而衍生金融産品又具有眾所週知的杠桿效應,可以放大收益和風險,交易主體只需交少量保證金,就可以完成高回報大額交易。“錢不夠就借”,投資銀行實際上悄然變成了追逐高風險、高回報,使用高財務杠桿化的“對衝基金”。美國投資銀行平均表內杠桿率為30倍,表外杠桿率為20倍,總體高達50倍。

  既然道理很簡單,但是為何高盛們還能繼續存在,官商一家是逢凶化吉的主要原因。高盛被美國人戲稱為“政府之盛”(Government Sachs)。在金融危機時,高盛發行債券籌集280億美元資金,由美國儲蓄保險公司作擔保。以全美納稅人為其後盾。但政府除了給高盛資金和擔保方面的援助之外,並沒有對其加強監管,高盛仍然可以為所欲為。

  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快。全球資本市場盛行追求積極發展和虛擬經濟,絞盡腦汁推出千變萬化的金融創新産品,這种經濟模式可令資金急速膨脹,有如雪球般愈滾愈大,但同樣一旦萎縮,有如雪球般立即溶化甚至消失。市場的風險已經超出監管所能控制的能力。由於貪婪我們已經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於是一個危害人類的妖魔被釋放出來了,這就是世界為什麼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的原因。

  對於中國來講,尚無高盛這樣的金融機構是件幸事。美國自由金融主義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頂峰。衍生品過度氾濫,盲目信奉市場主義,放鬆監管,最終必然導致金融市場的系統性崩潰。對高盛這樣的公司,我們應敬而遠之。

  (吳粵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