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新京報》報道,日前,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表示,中國生乳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光明成為首個回應生乳國標問題的乳企,對此,其它幾家大型乳企表示話題敏感,不予評論。而針對生乳標準問題,日前衛生部曾表態稱標準並未降低,而農業部也聲稱正著手制定生乳分級標準。
在很多國家,牛奶已經成為日常飲食必不可少的“糧食”,歐美發達國家年人均飲奶量可以達到300公斤以上,我們的近鄰印度都能達年人均80公斤的飲奶量,而中國只有21公斤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説,生乳國標關係到公民的身體素質,關係到強國的大事,可謂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對於生乳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的“結論”,其實國人早就熟知。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于2010年3月26日由衛生部批准公佈。在生乳標準中,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降到了2.8%,報道稱係“歷史新低”。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對此回應説,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産業實際。應該説,衛生部的説法是符合“國情”的,標準降低了,甚至成為全球最差,似乎對誰都沒有壞處。
在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的語境下,在由此引發的一場場口水大戰中,各路人馬不甘落後,熱鬧得緊。現在竟然有企業出來回應,似乎讓國人看到了一絲希望。其實,從企業的角度看,如果標準太低,公眾是不可能對國産奶再有信心的,用腳投票的年代,相信最終吃虧的是企業,可惜的是,現在作出回應的企業實在太少。
説實在話,真正能夠決定乳業生死的就是消費者。可在各種利益博弈中,消費者的利益似乎被忽略了。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説“別讓公眾為倒退的牛奶標準而哭泣。”其實,公眾不會哭泣,至多不過是多付些錢,或者是不喝國産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