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外學者縱論國內外經濟熱點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6日 1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江國成、郭信峰)參加“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的國內外學者認為,2011年世界經濟有望緩慢復蘇。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中國政府應繼續採取措施降低通脹預期。

  世界經濟階段性減速並不意味二次探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前所長谷源洋認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存在六大風險和挑戰。2011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復蘇,但是從復蘇階段走向擴張階段,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谷源洋認為,世界經濟發展存在的六大風險和挑戰包括:美歐失業率高企;各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主權債務增長和危機持續;貿易和投資摩擦升溫;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在上升。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和核洩露,西亞、北非出現的戰亂是世界經濟今年的兩大變數,給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美國經濟的表現不如早期人們的預測。美聯儲已經在上半年兩次調低了美國的經濟增長率。

  “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不如去年,出現了階段性的減速,但是階段性的減速,並不意味著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到來。世界經濟將繼續復蘇,但是從復蘇階段走向擴張階段,恐怕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他説。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尤裏達杜什認為,歐元區部分國家的債務危機、新興市場經濟的過熱以及中東的亂局是國際經濟面臨的風險,需要及早採取對策,防止失控。

  但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經濟部主任保拉蘇巴齊表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還不是非常清晰,導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基本要素仍然存在。我們必須繼續保持警惕,解決金融領域存在的內部脆弱性。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增長疲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危險和問題,特別是在就業方面。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正承擔著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責任和重擔。

  達杜什認為,應抵制美國出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2014到2015年,可能需要有關經濟體取消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把握好取消這些政策的時機和順序非常重要。“我們等的時間越長,遇到的風險可能會越大。”

  中國應繼續降低通脹預期

  在“通脹趨勢與對策”論壇中,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遵義(專欄)表示,政府應利用一系列措施及政策,改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讓公眾確信政府能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劉遵義説,一般性的通貨膨脹預期是具有高度的自我實現性,一旦形成了長期高通貨膨脹預期,政府就需要花很多的功夫去改變這種預期。經濟體會面臨長期滯脹的風險。

  他表示,近期以消費物價指數衡量的通貨膨脹率不斷地攀升,主要是因為農産品,包括食品價格的上漲所導致的,對經濟有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房地産價格上升,從2006年至今差不多上升了一倍左右。治理通貨膨脹要針對這兩個最主要的源頭,儘量保持農産品與房地産市場長期的供需平衡。

  在具體措施上,劉遵義提出,要防止短期物價上漲引起長期通貨膨脹的上升,改變目前的負利率狀態;為老百姓提供可靠的防止通貨膨脹的金融工具,比如説保值儲蓄,政府提供保值債券;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優勢,增加進口,同時降低關稅,以增加預期的國內供給等。

  專家熱議貨幣流通量正常水平

  論壇上有學者指出,中國貨幣存量達到70多萬億元,是GDP的兩倍,而美國這兩者的數字相近,進而認為我國貨幣流通太多,應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專欄)表示,緊縮貨幣流通量要嚴防企業資金鏈的斷裂,滯脹不是沒有可能的。要嚴防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在當前的形勢下,在實行貨幣流通量向所謂正常水平回歸時,很可能引起一些企業産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

  他説,穩定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對治理通貨膨脹是有效的,但如果忽略了企業盈利前景預期,企業會降低投資,甚至會見好就收,因為再經營下去,就得不償失。

  厲以寧説,讓貨幣流通量回歸到正常水平這個提法總的説來是沒有問題。什麼是貨幣流通量的正常水平中國正處在轉軌時期,中國所有制結果正在變化,中國的産業結構正在調整,中國的城鄉差別還是二元結構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不能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