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代觀察]重大工程決策不應開歷史倒車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時代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單士兵

  6月19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首次發佈《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稱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規劃裝機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上馬後,有關爭議從未止息。就在此社會責任報告發佈前,公眾對三峽工程再起質疑,輿論指向既有三峽工程的抗旱防澇功能,更有工程論證與決策過程中的問題。而若把三峽集團發佈社會責任報告視為一次“危機公關”,那麼這種對問題核心回避的姿態,不可能給公眾帶來任何釋懷。恰恰相反,它透露的相關信息,意味著三峽工程的決策教訓不但未能被吸取,錯誤反而正在進一步放大。

  如果説,早被證明為錯誤與失敗的黃河三門峽工程未能成為三峽工程的前車之鑒,是一巨大歷史遺憾的話,那麼,當下正在推進的重大工程再不吸取三峽工程的決策教訓,就是更大的現實倒退。遺憾的是,不論是上述4座巨型水電站、耗資超過三峽工程3倍的南水北調工程,抑或在很多生態脆弱地帶興建的大壩,在科學論證與民主決策方面,甚至連當初三峽工程那樣經多次討論、最終通過全國人大表決才上馬的過程都看不到。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當前重大工程決策正處於嚴重歷史倒退狀態,而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無人去為決策失誤承擔責任。

  歷史當然不應成為現實的包袱,但是,今天的現實選擇,註定要對未來負責。三峽工程出現的問題及影響,現已經官方回應得到“祛魅”。儘管還有一些權力機構和利益集團不願正視問題的存在,但因當年三峽工程在科學論證與民主決策上的問題,這項工程註定難以繞開民意詬病。從當初14份論證報告中有5份報告專家拒絕簽字、到人大表決時1/3代表投反對或棄權票來看,這個人大歷史上通過率最低的工程,其實已是一種底線警示。

  眾所週知,“十二五”期間重大工程上馬正當其時。不只是三峽集團報告中提及的4座巨型水電站,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地帶規劃上馬的水利工程,還有南水北調工程,其決策過程都在公眾心中留下了巨大的疑問與隱憂,無法確信到底能不能經得起未來檢驗。事實上,在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視角的權力主導決策機制之下,少數地質與環保專家稀少的質疑聲音,早就湮沒在聲勢浩大的讚揚禮炮中。當專家意見受到權力捆綁,當科學論證失去獨立保證,當公眾知情權失去起碼尊重,公眾接下來要做的事,恐怕就只有無奈地繼續為那些非理性的重大工程埋單。

  重大工程不但未能吸收三峽工程的決策教訓,反而在程序正義上出現更大倒退,這將成為現實與未來都無法承受之重。畢竟,權力與既得利益集團的武斷決策,最終也不可能在社會各界形成共識,由此導致的生態環境、經濟利益、地區矛盾等問題,也很容易被不斷放大。如果還是不能圍繞重大工程決策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科學論證體系,並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證民主決策的程序正義、充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非理性的重大工程決策,最終會在淹滅政府公信力之後,對民生利益形成更大的裹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