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創業板徘徊在十字路口:“兩高”走低 光環褪卻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股市近期持續走弱,創業板尤甚。曾經飽受詬病的高市盈率和高發行價持續下降,接連創出新低。於此同時,各種負面新聞不斷出現。業界分歧也愈加明顯,樂觀者認為,創業板在走向價值回歸;悲觀者則稱,泡沫正在破裂。創業板走到了十字路口。

  “兩高”走低,光環褪卻

  6月7日,3隻創業板新股發行,平均發行價不到17元/股,創下創業板新股發行價的歷史新低。

  其中,拓爾思(300229)發行價為15元/股,永利帶業(300230)發行價12.9元/股,銀信科技(300231)發行價19.62元/股。這和那些動輒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股票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這並非偶然現象。5月,新股平均發行價降至26元,為今年新低;平均首發市盈率也只有36.39倍,較4月份平均55.6倍的首發市盈率下降了35%。同時,開盤即“破發”現象頻繁出現。以5月20日為例,當天四隻新股上市,其中兩隻股票開盤即“破發”。曾以85元創下創業板歷史上第三高發行價的奧克股份(300082),上市首日收盤跌幅高達9.91%。

  創業板指數連連創新低。6月7日,創業板報收于847.71點,相較去年12月20日的歷史最高點1239.60點已跌去31.61%。一週前的5月30日,盤中一度觸到歷史谷底的816.39點。

  股票下跌,創業板公司“身價”不斷縮水。僅在5月份,便有接近600億元市值蒸發。據統計,截至5月3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市價總值為7271.72億元,相比4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的市值7541.89億元已縮水了270.17億元。剔除5月份掛牌上市的15家創業板公司所佔市值,即可比較的209家公司總市值合計縮水達到596.58億元。

  一直以來,創業板新股的高市盈率和高發行價為人詬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高”不斷走低,創業板光環褪去。浦銀安盛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認為,創業板市盈率依然過高,合理的估值應該在30至35倍。上投摩根分析人士認為,創業板上市初期確實存在一定泡沫因素,目前正處於去泡沫過程,至於這個過程何時結束,尚難斷論。

  高管再掀減持潮

  創業板高管減持現象一直引入注目,近期更加頻繁。

  據統計,今年1月和2月,創業板指數在1000點以上,高管減持為237萬股和252萬股,減持金額分別為7697萬元和5940萬元。隨著3月下旬創業板開始暴跌,當月高管減持股份驟增至1974萬股,套現金額達6.09億元,是前兩個月總額的3.5倍。

  5月以來,創業板指數跌至900點以下,高管套現再度升溫,僅5月3日到5月12日8個交易日,創業板高管減持便高達2318萬股。5月份,上市公司高管股份變動為減持的共有64次。變動次數最多的上海凱寶(300039)達到10次,其次是賽為智慧(300044),共8次。此外,萊美藥業(300006)、寧波GQY(300076)、華星創業(300025)、國民技術(300077)、華誼兄弟(300027)等多家公司也有數目不等的減持變動。

  據媒體報道,僅最近一個季度內高管凈減持的創業板公司達49家。創業板公司目前雖有200多家,但允許減持即上市滿一年的不過79家,減持比例已超過6成。最近一個季度內被凈增持的公司不足10家,且最大增持量也不過6萬多股。

  遭高管減持的公司近來大多表現不佳。被董事孫曙敏5次套現的寧波GQY,從4月末開始股價便一路下行,終於在5月30日創下歷史新低的15元,相比半年之前在30元附近的股價,已經折半。賽為智慧與其相似,公司高管及相關人員商毛紅、卿健民、胡祝銀從5月3日至5月10日對其進行多達8次減持,股價從5月中旬開始陡然下跌,5月30日觸及最低點16元。成群結隊的高管不斷減持,無疑是“用腳投票”,相關創業板公司的前景讓普通投資人不寒而慄。

  業績過度包裝

  隨著年報、季報的披露,創業板上演業績“大變臉”。中歐陸家嘴(600663)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認為,這背後是上市前過度包裝問題。

  “只要肯砸錢,營業收入在短期內完全可以包裝出一個規模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創業板公司上市前業績都漂亮得不得了,上市後都不行了。” 安邦諮詢分析師陳業表示。

  包裝的過程涉及專業財務技巧,普通投資者很難分辨。比如,招股説明書上會強調凈利潤、營業收入這幾個主要指標,投資者只看這些。投行就會把這些數據包裝得很好看。至於公司業務在哪方面成長,依靠哪些業務,資金的來源等,只要政策不做要求,招股説明書上不會主動披露。

  籠罩在創業板公司頭頂眾多個“第一”和“龍頭”的光環,是上市包裝的另一佐證。

  國內有機硅室溫膠行業龍頭、國內農機連鎖銷售龍頭、空氣質量連續監測系統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鋰亞電池供應商……創業板公司招股書中這樣的字眼很常見。

  創業板公司多是中小企業,因此,投行傾向於強調他們在細分市場的壟斷地位。但這些排名引用第三方數據的出處不一樣,因此,數據打架的事時有發生。一位投行人士稱,第三方來源不值得信任,有些都是企業自己花錢雇來做的統計,目的就是為了確立細分行業的龍頭地位。

  即將登陸創業板的金城醫化,與其第二大股東復星醫藥(600196)發生了招股書打架。以復星醫藥公佈的數據推算,金城醫化2008年底的凈資産約為2.81億元,而金城醫化招股書中披露的2008年凈資産為2.16億元,二者相差6500萬元。

  創業板究竟該如何防止造假?

  劉勝軍介紹,美國證監會靠的不是事前審核,而是事後懲罰。換言之,美國證監會沒能力(也沒精力)甄別每家公司報告的真實性,但一旦發現問題就進行嚴厲的懲罰,嚇阻那些不軌者。預期到這一點,那些IPO的公司就只得規矩自己的行為了。他認為,我國應該認真借鑒美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