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3日 0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馬曉華
參與討論者:●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學院副院長戴秀英●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協同生殖醫學研究所所長董協良●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國星
對於2009年正式啟動的新醫改而言,2011年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節點。
2009年初,《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臺,上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下稱“工作安排”)並強調,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完成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三年任務的攻堅之年。
昨天,三位來自一線醫療機構的全國政協委員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行了一場聚焦醫改的“圓桌討論”。
人才:基層醫療機構大資源
目前,全國城鎮參保人數達到4.24億人,新農合參保率穩定在90%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部分地區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提高到60%,門診統籌擴大到50%以上的地區,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30%左右。
上述工作安排則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下稱“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下稱“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到4.4億,參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近年來,醫改推進成效顯著,但相對於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目標,仍有努力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學院副院長戴秀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佔全國衛生人員的32.6%,但是要服務的對象則是中國80%的人口,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導致患者仍然要跨鄉越鎮,到縣醫院或者大型三甲醫院就醫。
她認為,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其中,基層人才是關鍵。
補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去年年底,醫改配套文件密集下發,其中就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根據國務院部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運行成本通過政府補助和服務收費補償,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規劃足額安排,人員經費由政府合理安排補助。
這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扶持有助於解決基層醫療人才不足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協同生殖醫學研究所所長董協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進一步建議,還需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在全科醫生薪酬、社會保障、職稱評定、崗位編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提高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收入水平和崗位吸引力,如保證全科醫生收入水平不低於大醫院專科醫生、將基層全科醫生崗位納入事業編制等,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充實到基層全科醫生崗位上來。
焦點:把脈公立醫院
今年2月,衛生部等五部門發佈《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選定16個城市作為國家聯絡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
戴秀英對記者表示,現在公立醫院改革還沒有進行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她介紹説,公立醫院盲目擴張的問題在少數地方仍然存在。
董協良表示:“就目前而言,試點改革‘走小步、不停步’,但與百姓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對於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償機制,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項目專項經費”與“人頭經費”兩種補助方式。然而,這在醫療服務付費辦法不盡合理的情況下,容易刺激醫院盲目上項目,可能導致病人不看醫生“看機器”的現象;其次,政府根據醫療機構的不同情況及其承擔的任務,會對人員經費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於是,醫院人員越多,獲得的補償就越多,客觀上造成醫院缺乏減員增效的內在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國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的地方實施了醫藥託管,但大處方仍然存在,醫藥託管之後還是交給了市場去賣藥,解決不了藥費高的問題。”
對於大處方問題,董協良建議,要引入第三方監管併發動社會監督力量,同時,著手啟動“陽光用藥”監控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