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北京廟會經濟唱響京城大年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9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龐東梅

  記者龐東梅“土廟會”、“洋廟會”……五花八門的“廟會”進駐北京各大公園,成為京城大年的一大亮點。就連“天公也作美”,晴好的天氣,更為各大廟會“錦上添花”,不僅賺足了“人氣”,更讓商家賺得盆滿缽滿。作為假日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廟會經濟無疑成為拉動春節消費的主攻手。

  春節京城主打“廟會”牌

  在我國北方,素有過年逛廟會的習俗。今年北京的廟會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傳統的繼承,更有創新的因素,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

  從大年初一到初六,無論逛哪個廟會,都人滿為患。其中,大年初四,由於天氣適合出遊,使得京城多家廟會及公園迎來客流高峰。就拿名氣最旺的地壇廟會來講,這一天就接待遊客23.4萬人次,創開幕5天來單日客流人數最多。

  記者走訪了幾家廟會,發現了今年的廟會雖然形式各異,但是都在充分展示“文化”的魅力。從天壇祭天儀式的還原,到北海公園、頤和園的皇家廟會,無不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廟會離不開“吃”,無論走到那個廟會,玲瑯滿目的各色小吃,把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隨手可見的傳統手工藝,更是在各家廟會大放異彩,讓遊客忍不住敞開腰包,滿載而歸。在“吃喝玩樂”中,人們享受著濃厚的民俗文化。

  眾多的節目,豐富的食物和各種手工藝品,讓百姓在娛樂之餘,腰包也“失血”不少。一位遊客告訴記者:“來逛廟會,就圖個樂兒,一年還能消費幾回。”而從各大公園的門票和周圍的停車費來看,都有所上調。看來,廟會經濟拉動了假日消費的增長,商家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輻射周邊的作用也不能忽視。

  文化消費旺

  今年首個黃金周,除了“年夜飯”、逛廟會的傳統休閒外,文化消費引領假日消費的潮流。

  剛剛落戶前門大街的“台灣大集”———台灣映像,在諸多“中華老字號”的環繞中,成為今年前門大街的一大亮麗風景線。阿里山神木和小火車模型展示了台灣特有的風情和文化,讓一股“台灣風”吹到了前門大街。挑選台灣手工藝品,成為今年京城人們過年的一大時尚。

  書店、博物館、科技館成為孩子們年假首選的地點。在西單圖書大廈,利用假期前來看書、買書的人也不少。“趁這幾天還有時間,給孩子買些輔導書。”成為諸多孩子家長的心聲。

  採訪中,記者發現京城的諸多文化場所,在今年春節期間都迎來了諸多的消費者。由此可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消費在人們假日經濟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消費結構的變化,將對假日經濟帶來重要影響。

  春節經濟或需升級換代

  在到處人滿為患的春節假日裏,假日經濟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協調的問題。在發揮拉動消費作用的同時,不少人也在感慨商業化的濃厚,使得“年”味淡了些,如何更好地協調好傳統文化與商業的關係,考驗著春節假日經濟的走勢。

  記者在隨機採訪中,不少人表示,廟會中更多的商業氣息,尤其是居高的價格,令人不爽。中華老字號的缺少,讓人們感覺廟會更像小商品市場或者小吃市場,少了一些“年”味。看來,儘管各大廟會在形式上下足了功夫,但是形式創新方面已經遇到瓶頸,餐飲、商品類型仍以烤串、小吃、玩具之類為主。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廟會的內涵,仍是廟會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傳統廟會面臨著新的考驗。

  此外,雖然人流滾滾,讓各大景點迎來了商機,但是也給諸多設施帶來環保、衛生、安全等方面的壓力。廟會、景點周邊交通擁擠的問題,也使得人們在消費中感到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