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物價部門揭秘13種價格欺詐伎倆:假打折最常見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2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昨天,廣州市物價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將無良商家慣用的13種價格欺詐伎倆逐一起底,其中,虛構原價假打折是最常見的價格欺詐。

  1.虛假標價

  表現:標價簽、價目表上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産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或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

  案例:某餐館售賣的象拔蚌標價78元/斤,可食客吃完之後到收銀臺結賬時卻被告知每斤售價要200元。對於顧客提出的質問,餐館收銀員表示,標價78元/斤的是小象拔蚌,“你吃的是大象拔蚌,每斤200元。”

  支招:對於標簽上標明的商品種類,顧客應問清楚再決定是否購買。

  2.兩套價格

  表現:對同一商品或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高低兩種不同的標價簽或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並以高價進行結算。

  案例:某商場售賣的襯衫標價為50元,結賬時卻按80元來收款。國內很多門店都被查出存在這種行為。

  支招:消費者在買完東西埋單時,最好能仔細核對一下賬單。

  3.模糊標價

  表現:商家有意使用欺騙性或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消費者進行購買。

  案例:某西瓜攤販以“西瓜兩元一塊”為名,將整個西瓜切成一瓣瓣地向行人促銷。當某消費者付了2元後,攤販卻把一瓣西瓜切了半截給他,並反問他的買主,“這難道不是‘一塊’嗎!”

  支招:不要盲目購買促銷商品,先問清楚促銷和優惠的附加條件。

  4.虛誇標價

  表現:商家往往喜歡以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跳樓價等噱頭招徠顧客,但實際上他們標示的這些價格往往無法進行比較。

  支招:消費者在買東西時最好能貨比三家,才會心裏有底。

  5.虛假折價

  表現:商家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

  案例:某商家號稱“全場8折”,當消費者掏出400元要買一套標價500元的西服時,卻被商場告知“這套西服折後價為460元。”

  6.混淆銷售處理商品

  表現:銷售處理品時,有意不詳細標明處理品和非處理品價格,以期渾水摸魚。

  案例:某商場對女鞋處理品降價銷售,並標價“處理商品一律80元”。但當消費者買了一件付款時,商場卻告知對方:“這是正品,要120元”。

  7.模糊贈售

  表現:採用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或服務時,沒有如實標注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把假冒偽劣商品作為饋贈品,最常見的就是“買一送一”。

  案例:某剃鬚刀廠家在商場內打出“買一送一”的廣告,但顧客買了該品牌剃鬚刀後,獲贈的卻是一個筆記本。

  8.隱蔽價格附加條件

  表現: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附加價格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僅僅模糊標示附加條件內容。

  案例:某百貨公司推出買電器“免費送貨上門”促銷服務。但是當顧客付款之後,該百貨公司指定的送貨單位將電器送上門之後,卻要以“拆裝費”的名義,向顧客收取100元。

  9.虛構原價

  表現:包括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打折、謊稱降價或者要提價,誘騙消費者進行購買。

  案例:最常見的就是很多街邊小鋪常以“場地拆遷、最後一日,全場物品兩折”的名義進行促銷,將號稱原價元的物品以“現價元”進行叫賣。可是在這個商家所標示的“最後一日”過去很多天之後,它依然在那,並以同樣的幌子進行叫賣。

  支招:有些商家常以抬高原價來攬客,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原價”。

  10.不履行價格承諾

  表現: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的,消費者購買之前商家卻不能兌現承諾。

  案例:某超市向消費者承諾“瓶裝酸奶實行‘買三送一’”。有消費者購買了三瓶之後,對方卻並未兌現承諾贈送一瓶,並詭稱“‘買三送一’僅限于前10名。”

  11.謊稱價格誘騙交易

  表現:商家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於或低於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以此誘騙消費者與他交易。

  案例:某商場向顧客宣稱,他們的某品牌空調“進價都需1980元,零售只賣2000元”,而實際上他們的那款空調機進貨價只有1000元。

  12.質量與價格不符

  表現:商家在出售商品過程中存在摻雜、摻假、短斤缺兩等現象。

  案例:某米店賣出的大米號稱是“優質大米,每袋20斤50元”。可消費者買完後卻發現,這些米一袋並不足20斤,且裏面還有壞米。

  支招:若對商品的重量或質量有懷疑,可找公平秤或有關單位驗證。

  13.假冒政府價格

  表現:商家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或服務價格,謊稱是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

  案例:某水果店將哈密瓜賣15元一斤,並謊稱“這是政府定的價格”。這方面,最常見的就是商家假借“物價局監製”的價格標簽。事實上,物價局只是對符合規範的商品標價簽進行監製,而不包括商品價格本身。

  支招:讓商家提供具體的定價部門,再向相關部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