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球新娘造夢,婚紗小鎮“裁”出24億元“幸福産業”

來源:新華網 | 2025年02月19日 09:39
新華網 | 2025年02月19日 09:39
原標題: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丨為全球新娘造夢,婚紗小鎮“裁”出24億元“幸福産業”
正在加載

  新華社合肥2月19日電(記者汪海月、趙金正)美麗的婚紗是甜蜜幸福的象徵,也是美好愛情的見證。當新娘身着婚紗走向甜蜜婚姻殿堂時,人們可能不知道,這些設計優雅、製作精美的嫁衣,大多來自一個山區小鎮——安徽省六安市丁集鎮。

  在這個戶籍人口5萬多的小鎮,目前有500多家企業、超過1.5萬人從事婚紗相關上下游産業,每年生産銷售近500萬件婚紗禮服,年産值達24億元,産品遠銷美國、新西蘭、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丁集鎮某家婚紗企業展示的婚紗禮服。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

  “轉移”來的婚紗産業

  位於大別山區的丁集鎮,原本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小鎮。和婚紗的緣分,要從400公里外的蘇州虎丘説起。

  虎丘曾是我國婚紗主要産出地之一,也是20世紀90年代丁集人外出打工的主要集聚地。進入21世紀,婚紗産業從蘇州向外轉移。丁集鎮抓住機會,出臺了一系列招商政策,鼓勵丁集人在自己家鄉打造“婚紗小鎮”。

  今年70歲的許昌應是第一批從蘇州回流的丁集人之一。鎮裏較低的土地和人工成本讓他看到了機遇。他將一個廢棄的磚廠改造成工廠,招聘了100多人生産婚紗。

  “剛回來時,周邊什麼配套設施都沒有,靠往返蘇州的大客車運送輔料,再將婚紗運出去。”許昌應沒想到,短短幾年後,這裡會成為中國最大的婚紗産地之一。

  工人在許昌應的婚紗廠內製作婚紗。新華社記者 趙金正 攝

  隨着“返鄉開廠”興起和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一批批婚紗廠在丁集涌現,蕾絲、繡花、塑料珠片等輔料店也應勢而聚,十多家快遞企業陸續入駐,一條從輔料生産到成品製作、市場銷售的完整産業鏈逐步成型。如今,每天有超過1.5萬件婚紗禮服快遞包裹,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乃至大洋彼岸。

  “熱銷”背後的轉型密碼

  婚紗製作工序繁雜,很難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産。隨着人工成本上升和數字化轉型壓力加大,丁集鎮的婚紗企業開始從純手工走向機械化。自動裁床、電腦繡花機等智慧設備,逐步替代基礎工序,機器轟鳴聲和縫紉機咔嗒聲,在生産線上交響共鳴。

  六安市忠緣婚紗禮服有限公司工廠負責人許小龍在操作電腦自動裁床。新華社記者 趙金正 攝

  裁剪是製作婚紗的關鍵環節。一位熟練的工人對照圖樣需要裁剪近半小時,而一台自動化裁床僅需近60秒,就能準確裁剪出電腦裏輸入的版型。

  自動定位、打孔、裁剪……忠緣婚紗禮服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電腦自動裁床上,圓形刀片高速運轉,一塊塊完整的布料被精準切割,隨即裁剪成形狀各異、尺寸不一的版型。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需求不斷提高,丁集鎮的婚紗也更加注重品質和設計風格,跟不上潮流的,很快被市場淘汰。

  許多公司為此都建立了自己的設計團隊,每天設計出一兩個新款。樣衣首先在線下門店試賣,並根據市場反應再決定是否批量生産。

  丁集鎮生産展示的中式秀禾服。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

  從“單一生産”到設計推出自己的專屬“爆款”,目前“丁集婚紗”集體商標成功獲批,全鎮大小婚紗品牌400余個,不少品牌正借着電商的東風加速“出圈”。

  “出海”“跨界”的新路徑

  每年的5月至6月,美國不少學校都會迎來畢業季,這個畢業季同樣牽動着萬里之遙的丁集鎮。眼下,丁集鎮的工人們正忙着為今年畢業季舞會的女孩子們,縫製最新款的漂亮禮服。

  “聖誕節過後,我們就迎來外貿加工的旺季,要一直忙到今年6月。”丁集鎮一家服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説,在國外,除了婚禮,各種舞會都會用到婚紗和禮服,這也意味着更大的海外市場。

  在丁集鎮,主播正在抖音平臺上直播銷售兒童禮服。新華社記者 趙金正 攝

  “跨境出海”正成為丁集婚紗發力的新賽道。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丁集鎮已有外單生産企業30余家,年産值近6億元,産品銷往歐美、澳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丁集鎮的婚紗産業還在向垂直、細分化市場挺進。從單一的傳統婚紗,逐步“跨界”拓展到媽媽裝、兒童禮服、新中式服裝等多個領域。“中國·丁集婚紗特色小鎮”將婚紗産銷、婚俗文化、婚紗攝影、走秀展示等聚集整合,以帶動婚紗全産業鏈延展升級。

  新年伊始,這個小鎮又迎來一批又一批全球客商。丁集鎮的“幸福産業”,為全球新娘圓一個浪漫溫馨的“愛夢”,在為愛情“穿針引線”的路上,也蓄積着、迸發着自身發展的新活力。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為全球新娘造夢,婚紗小鎮“裁”出24億元“幸福産業”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