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百萬新增經營主體看廣東經濟穩與進

來源:新華網 | 2025年01月30日 10:37
新華網 | 2025年01月30日 10:37
原標題:每千人擁有66戶企業——從近百萬新增經營主體看廣東經濟穩與進

  新華社廣州1月30日電 題:每千人擁有66戶企業——從近百萬新增經營主體看廣東經濟穩與進

  新華社記者吳濤、胡林果

  在人流爆棚的廣州市越秀區花市裏,一家名為“南咖”的窗戶咖啡店引人注目。墻面上小小的玻璃窗撐開,貼上喜慶的窗貼,客人就在窗外掃碼下單和等取咖啡。近一段時間,記者在廣州等地發現了不少這樣“破窗而出”的小店,就像萬物復蘇的春天裏新芽破土而出。

  一組數據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有力的解釋。2024年,廣東登記在冊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900萬戶、凈增98萬戶,居全國第一。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説,這相當於廣東每千人擁有企業66戶。

  千萬大數據裏蘊含着豐富的信息。

  有經濟的“新意”——

  2024年廣東全省新設“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企業52.22萬戶,佔新設企業總量的41.2%。這是廣東經濟向新而行的寫照。

  在廣州,億航智慧成為全球首家三證齊全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在佛山,為當地傳統製造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提供關鍵支撐的“模界·企業AI應用商城”已推出近百款小模型商品……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新經濟增加值達37242.14億元,佔全省經濟比重超四分之一。

  有發展的活力——

  截至2024年底,廣東全省登記在冊民營經濟主體總量達1837.87萬戶,佔經營主體總量的96.48%;其中,民營企業774.49萬戶、個體工商戶1063.38萬戶。

  民營企業是經濟活力的最重要來源之一,珠三角則是我國民營企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廣東,民營經濟是“主角擔當”。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等産業中,民營企業均佔據了重要地位。

  有改革的動力——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廣東成為企業投資興業熱土的重要原因。在廣東,通過聚焦市場准入堵點難點,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企業開辦時間已從35天壓縮到1個工作日以內。

  便捷的註冊助力新企業數量的增長,而持續深化改革釋放的政策紅利給企業帶來增長動能。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廣州瑞派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從事內窺鏡醫療産品研發生産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聯合創始人黎靜説,公司2024年營收增長了40%,並且在海外市場取得歷史性突破。

  “除了公司堅持創新,政策也給了很大支持。廣州開發區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政策給我們提供了資金支持,知識産權鼓勵政策為我們出海提供了支持。”黎靜説。

  “大塊頭”得到關照,“小不點”也不被忽視。廣東主動對接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以個體工商戶需求為出發點,以破解供需雙方信息差為着力點,創新開展“星火貸”普惠金融扶持項目。截至2024年底,“星火貸”普惠金融扶持項目累計向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超2500億元,惠及超65萬個體工商戶。

  個體工商戶是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上千萬戶的個體工商戶遍佈廣東的各個産業領域,帶動了大量的勞動就業,成為老百姓就業創業的“蓄水池”。

  有融通的變化——

  隨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制度銜接的“軟聯通”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持續向縱深推進。2024年廣東全省登記在冊港澳資企業達10.76萬戶,同比增長12.59%。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青年曾婉雯正帶領團隊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致力於中醫藥可視化,探索中醫藥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徑。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穩步增長的企業折射經濟的穩與進。2024年廣東成為全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的省份,在2019年站上10萬億元臺階後,5年間邁過4個經濟總量萬億元大關。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最新推薦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