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校園貸變"校園害" 借款5000元滾成百萬巨債

315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7月16日 14: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隨著暑期的到來,不少學生都開啟了清閒愉快的度假模式,不過,一些在校大學生卻因為欠下鉅款,被討債的人追上了門。

  校園貸成“校園害” 學生欠百萬巨債

  這是一段“校園貸”放款人自己錄製的上門催收債款的視頻。遭遇這種暴力催收後,在深圳某高職院校就讀的小陳,不得不找地方躲了起來。

  “校園貸”借款人 小陳:放貸人説我欠他們錢 ,要把所有的賬全部清掉,我一個人在一個沒有監控的小房間裏,他們有三四個像黑社會類型的人,自己沒有辦法反抗。

  從最初只借6000元錢,到如今“滾雪球”累計欠下多少債款,小陳也説不清楚,因為借款欠條都在放款人手中,他手上壓根就沒有欠條。

  另一位受騙學生的家長,在事發後統計孩子的借債記錄,已經累計超過100萬元。

  “校園貸”借款人家長 王女士:孩子從5000元開始,半年的時間,欠債累計可能有上百萬,但是實際上可能不止這些,應該還有空白的借條,這是個未知數 。

  由於事前並不知道孩子在外面借了錢,直到借貸公司的放貸人員上門逼債,王女士一家才知道孩子闖下了大禍。

  “校園貸”借款人家長 王女士:放貸人説他有合同,但我們也沒有能力還,然後他們就恐嚇我們, 身為父母,感覺天塌下來一樣。爺爺聽到這個消息,一下接受不了,就病倒去世了。

  王女士報警後,警方經過偵查發現,這些借貸團夥以民間借貸為幌子,行詐騙之實。在王女士兒子受騙的案件中,就有300多名在校大學生上當受騙,涉案金額超過一千多萬元。而在全國,近期也出現了多地大學生上當受騙的案例。 

  “零利息”騙學生入套 借新還舊壘高欠債

  為了購買一個新手機,小陳的同學迅速給他聯絡了一個專門從事小額貸款的“所謂朋友”。

  “校園貸”借款人 小陳:這個“朋友”給我打了個借條,他説六千塊錢可以隨時還,給人的感覺就是朋友幫忙的樣子,但是我們彼此也不是特別熟。

  既沒有説利息,也沒有定時間,按照放貸人的説法是“一切好商量”。小陳都沒有明確合同細節,就在上面稀裏糊塗簽了字。然後就迅速拿到了6000元錢的借款。

  “校園貸”借款人家長 王女士:小孩子可能思想單純就沒想那麼多,以為真的是借用一下,誰知道他借了這第一筆錢就是噩夢的開始。

  借貸公司先是利用同學關係、學長關係套近乎,消除學生的防備心,騙學生入套;簽訂借款合同時,合同書裏僅僅標注借款金額和時間,也不註明借款利息等細節,給借款人“零利息”借款的錯覺。在借款人簽字按手印後,才口頭告知借款人額外的利息等費用。

  “校園貸”借款人 小陳:他們每次都是説看你借幾天,算多少利息。比如6000元,第二天還利息500元,還不上罰300元。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桃源派出所 袁成彬:在偵辦這個案件當中,發現嫌疑人以5天為一個計費週期,收取30%的利息。如果出現不能按時還的情況下,逾期費是一小時500元。

  誘騙借款人簽訂合同入套後,不法分子還會想方設法壘高借款人的債務。

  “校園貸”犯罪嫌疑人:當事人如果沒錢償還這筆資金的話,就會被要求通過別的借貸公司,借錢來平這筆債。

  但這個時候,借款人到手的現金就會大打“折扣”。比如合同借10萬,借款人到手只有2萬還上家,而另外8萬則成了第二家放貸公司的利息、押金和手續費。不僅如此,一些不法分子還通過逼迫借款人簽借條等方式,壘高債款。 

  軟硬兼施逼債 受害家庭苦不堪言

  在放款人上門催債前,深圳的王女士就已經遭遇過各種軟暴力。

  “校園貸”借款人家長 王女士:家裏的電話被他們一個接一個打,到最後就用“呼死你”的電話轟炸。我們也沒有能力還,他們就採取很激烈的手段,比如,拿膠水塞住門鎖了、噴漆等,然後進行恐嚇,説要把孩子砍死,打殘之類的。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桃源派出所 袁成彬:借了實際意義上第一筆錢之後,嫌疑人就要求受害人將手機通訊錄、微信好友通過同步助手打包一份發給他們,以便於向受害人家長進行催收。

  原“校園貸”放款人 栗某:出去每一筆錢收回來就掙了,收不回來,就把這個債務外包出去,包給當地催收,催收去家裏要錢,沒有錢就拿東西 。向警方報案也不害怕,因為這是經濟糾紛。

  就這樣,不法分子以民間借貸、經濟糾紛做掩蓋,軟硬兼施瘋狂聚財。 警方還發現,這些不法分子在行騙的時候,都要先對借款人進行測試和選擇。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桃源派出所 袁成彬:這些受害人有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比如説攀比消費,平常花錢大手大腳,甚至有可能有賭博等其他一些不良的習慣。

  記者調查也發現,由於很多學生愛美容、愛買新款手機,因此不少“校園貸”公司如今開始與美容院、手機專賣店合作,將貸款與産品捆綁搭售,誘騙學生。 這種環環相扣的校園貸“新騙局”,在全國都是大體相似的“套路”。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對於學生, 一定要學會量入為出,合理借貸,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費。同時也要知道,這個徵信情況對你個人未來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大的。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