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揭秘郭臺銘最不願讓別人看到的工廠

人物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6月05日 11: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提起富士康,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員工浩浩蕩蕩,人數過百萬的代工製造企業,大量生産、快速交貨......然而這已經是幾年前的富士康。

  現在的富士康努力+智慧化的科技元素升級?如今的富士康工廠已經智慧到開始用先進的“關燈工廠”?機器人已經開始取代人力?依靠傳感器、大數據,在黑暗中也能完成生産?郭臺銘自己説,這種工廠,他最不願意讓攝像機拍攝到,這是為什麼?6月4日21:50《對話》邀請郭臺銘為您解釋其中緣由。  

  有智慧製造,良品率能接近100%?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臺銘:我們機器加上了傳感器,加上了我們叫影像海量大數據的收集,可以進行比對,可以進行尺寸公差的修訂。所以生産不過下一關就停掉了。我們遠端監控,主管在會議室裏面發現有變化的話,自動的信息會送到手機。現在最大的困難是外觀的處理,視覺的參數還沒有完全加到,對於尺寸可以做到99.99%。以前最高可以達到95%,96%。但是還不滿足,希望提升到百分之百。

  我們工廠禁止攝影,不想讓你們去…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臺銘:我都不想你去我們的工廠去,我們是禁止攝影的。一般我們的工廠是非常保密的,很難有記者能夠進去拍攝。我一般自己進去就是拿手電筒進去,所以這個工廠目前確實是沒有開燈在運作。但是我們現在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將近一半以上的作業還需要人力。

  一百萬台機器替換工人的小目標為何沒有實現?

  陳偉鴻:您2011年提出,要用一百萬台機器來替換生産線上的工人,現在實現了嗎?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臺銘:目前沒有實現,現在才有5萬台。

  陳偉鴻:太貴了嗎?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臺銘:不是,整個大數據的積累有很多工藝在做改變,我們要積累到一定的大據和參數。應該講機械的智慧還達不到人手的精巧。比如我們做機械人的手的抓取,就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機械要真正實現組裝作業的大量生産,還應該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但是將來很多的檢測,機件的維修管理,大數據的分析還是要人腦的管理。我認為花30年的時間,讓單純的勞力,重的工作由設備和機器人取代,那就需要大數據的分析,現在大數據的數量還不足以支撐全面的無人化。

  關燈工廠也有局限性?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臺銘:我們的限制在哪兒?限制在機臺的大小,車高,治具跟工廠之間的大小。比如説我們做手機,今天要改成大一點的就要改刀具或者是工具。這個就是我們現在不能無限大,它一定有一個限制的規格。這個馬路是汽車的,你開一個大卡車過去,那麼我們的馬路就要重新的建制。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