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9日電 題:內蒙古貧困縣健康扶貧治“病根”拔“窮根”
新華社記者 魏婧宇、張麗娜
60歲的閆潤桃是內蒙古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卓資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常年重病在床,以前最怕吃藥。她説:“一粒藥好幾塊錢,吃藥就是吃錢。”現在,她再也不擔心了,每天到吃藥時間就準時打開自家的小藥箱,藥不夠了打電話請村醫“送藥上門”。卓資縣在健康扶貧的過程中,探索出慢病管理、送藥上門的新路子,幫助像閆潤桃一樣的因病致貧群眾治“病根”拔“窮根”。
“通過大病兜底政策,卓資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醫療費可報銷至90%,能解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然而慢病治療卻不那麼容易,由於鄉村衛生院疾病譜窄、自備藥品種少,慢病患者自行購藥的費用往往無法報銷,藥費逐月累計成為脫貧最大的負擔。”烏蘭察布市衛計委主任張貴平説。
卓資縣衛計局局長王仝鎖介紹,卓資縣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占貧困人口的47.23%,慢性病患者佔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的75.2%。“只有抓好慢病的治療和管理,才是抓住了健康扶貧的關鍵。”
2017年,卓資縣開始通過慢病用藥直採直送的方法進行慢病管理。王仝鎖告訴記者,簽約家庭醫生將貧困患者所需藥品報送至縣衛計局藥採辦,藥採辦聯合多部門與供藥商二次議價,藥品價格大幅降低。慢病患者的藥費由醫保和醫療保障基金報銷95%,患者自付5%。家庭醫生每月兩次送藥上門,解決了貧困患者自行購藥難以報銷的難題。
慢病用藥直採直送制度實行後,患慢性肺栓塞,還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的閆潤桃,每月自購藥品的花費由原來的500元降為25元,全縣貧困人口每人每月平均自付藥費由100.15元降至4.09元。
“醫生不僅是送藥上門,更是送治療上門,對慢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健康干預。”卓資縣十八台鎮衛生院院長沈建國告訴記者,衛生院轄區內的804名貧困人口全部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醫生定期對患者進行常規性檢查,引導患者將習慣性用藥改為療效相當的新農合報銷目錄中的藥品。
“家庭醫生定期隨訪,不僅醫生更了解我們的康復情況,我們自己對吃什麼藥、怎麼治也更有數了。”東營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高二娃去年因車禍造成鎖骨和肋骨骨折、左腿大面積燒傷,原本覺得康復無望,通過醫生的定期隨訪,他對自己的病情越來越了解,對康復治療也有了自己的計劃。“預計到下半年就能痊癒下地幹活了,好好幹一年到明年爭取脫貧。”高二娃信心滿滿地説。
據王仝鎖介紹,慢病送藥實現了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推動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幫助貧困人口脫貧。2016年,卓資縣脫貧人口2086人,其中828人通過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