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患者問的最多的4個問題 如何作答?

健康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3月08日 16: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對於高發、多發的慢性病,臨床上經常有患者問:我的病重不重?好不好治?能不能治好?需要治療多長時間?作為醫生,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病重還是不重?

病重與不重這要看參照什麼?參照病重的人病就是輕,參照病輕的人病就是重。人最好沒有病不得病,但大多數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不可能一點病都沒有。還記得古人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有“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説。我們説病小,那只是指現在是小病,治不好以後可能會發展成大病重病,也不能忽視。因為我們看到的病是“果”,是冰山一角,而形成這個病的“因”是“根”,是我們看不到的,或看到不願意改變或無法改變,就是深藏海面下的冰山。再説“來病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我們已經有的病,無問大小輕重,都要認真對待,深挖其因,廣施其策。如果沒有病同有病一樣認真對待身體,養生保健,那才是真明白人、真智慧人、真賢達人、真成功人!

第二個問題:這個病好不好治?

這需要先明白“三分治七分養”。這個觀念不是推卸醫生的責任,而是還原健康與疾病的本質,告知養生防病與治病的捷徑。身體健康和疾病發生發展與運動、飲食、情緒、睡眠、外感、環境等諸多方面均有相關性,可能對於某種病或病的某一階段,相關程度各有區別,但對於人的長期生存和高生活質量,無一不是極其重要的。在高度重視養生的前提下,再結合中醫經絡、中藥調理,是最好的治愈疾病的策略和方法。對於健康人要健康維護與促進,也要進行一定的中醫治未病或健康管理,也要有三分調七分養。當然三分治七分養是一個大約數,對於一個病來講,病情輕重程度和病期早晚決定從一分治到十分治、一分養到十分養有不同的要求。治愈疾病需要醫患共同努力,標本兼治,防治一體,因此“養”和“治”的多方面整合,決定病好不好治。

第三個問題:這個病能不能治好?

人通過自組織、自調理、自修復處於一個動態自平衡狀態。失去這個平衡,就會以病的形式錶現出來。失去這個平衡的程度,決定了這個病的輕重程度及好治與不好治。人得了病,人體通過自組織、自調理、自修復,會消除或抑制疾病恢復健康,這叫自愈功能或自愈機制。人體通過自愈機制,加上外部幫助調理,這樣病就會好得更快。“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疾病和身體是一根藤上的瓜。如果不認為“病”是自平衡的一種表現,不是從消除病因的角度想辦法,而是將“病”趕盡殺絕,只能會使我們的人體與病兩敗俱傷。所以我們在問病能不能治好的時候,一定要問病因能不能去除掉。有句開玩笑的話“死的那一天,就是病徹底治好的那一天”,形象地説明健康維護的重要性和祛除病因的長期性和艱難性。

第四個問題:這個病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明白了病從何來、又從何去,這個問題也就明白得差不多了。這個病需要治療多長時間,醫生給不了定數,因為這與病的輕重程度及病期的早晚、病因消除的難易程度、患者的養生配合程度、醫生調治水平都有關係,所以病病需要治療多長時間是個變量。有養生達人一輩子可能也不得什麼大病,或者得了小病不藥而愈;也有的人卻病重需要終生服藥,覺得很無奈,但想想有的人突發猝死,連服藥的機會都沒有了,也應該感到慶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健康優先的健康自覺:在沒病的情況下,從當即做起,按時體檢,接受健康諮詢與指導,把養生融入日常生活,每逢季節或節氣變化進行調理,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進行健康管理。(作者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袁尚華)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相關閱讀 患者 | 醫生
我要糾錯編輯:鄒楊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