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院長話醫改:“三師共管”托起分級診療三支點

——對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傑

健康 央視網 2016年11月24日 18: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編者按:建設健康中國,醫改是一場“重頭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新醫改啟動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醫改取得重大進展和突出成效。當前,深化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公立醫療服務機構作為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屬於醫改的“大頭”,也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最直接一環。《院長話醫改》將走進醫改綜合試點地區,紀錄百姓看病的點滴故事,對話院長,通過醫療衛生服務終端——公立醫院的變革觀醫改。

本期主題:家庭醫生簽約的廈門模式

本期主題:家庭醫生簽約的廈門模式

  央視網消息:廈門是國家首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在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上先行先試,探索出“三師共管”團隊服務模式。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閩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醫院之一,每年的門診量達到5百多萬人次,可謂人滿為患。在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上,廈大一附院有哪些舉措,廈門市推進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該院是如何開展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

  家門口的醫生團隊

蔡韻梅老人(右一)的求醫路

蔡韻梅老人(右一)接受央視《焦點訪談》採訪

  79歲的蔡韻梅老人一直生活在廈門的鼓浪嶼,是一位高血壓患者。2015年,蔡韻梅出現了胸悶、心痛的症狀,鼓浪嶼社區醫院的張建全醫生給她看了幾個月的病,都不見好。張建全也道出了他的無奈:“我學的是中醫,2008年和醫院其他3名醫生一起接受培訓,成了全科醫生。雖然也學習了如何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但是臨床經驗缺乏,遇到病情複雜的患者心裏就沒有底。”最後,蔡韻梅還是坐輪渡到廈門市的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找專家治療。在鼓浪嶼,和她一樣,很多居民在社區醫院治不好病,就不得不捨近求遠到廈門島的大醫院看病。

  這種狀況因“家簽”有了轉變!2016年9月5日開始,廈門居民可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團隊由家庭醫生、健康管理師、專科醫師這樣的“1+1+N”模式組成,簽約服務團隊以家庭醫生為管理核心,家庭醫生根據簽約對象病情需要,幫助推薦聯絡或預約相應專業的二、三級醫院專科醫師,健康管理師(或社區護士、公衛醫師、醫技人員)則根據實際情況個性化定制健康管理方案,並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幫助調整治療用藥。

  自從簽約了家庭醫生團隊,蔡韻梅老人就不用再坐輪渡去廈門島的大醫院了。她在社區有健康管理師和全科醫生進行日常監管,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去找來社區醫院的三甲醫院的專家。

  “三師共管”托起分級診療三支點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傑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傑

  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是醫改成功的標誌。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分級診療改革是醫改的重中之重。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關鍵是要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居民自願;堅持基層首診;堅持政策引導;堅持機制創新。在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和信任度還不夠好的階段,如何能夠為“大醫院舍得放,基層醫療機構接得住,老百姓自願去”找到各自的推進動力?堅持機制創新,政策要作出相應調整。廈門市在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面做出了大膽嘗試。

  據了解,三師共管的“廈門模式”,即:實行以家庭醫師為責任主體,專科醫師為技術支撐,健康管理師為輔助的團隊模式。自9月5日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全市共完成簽約402388人,簽約率19.1%,廈門家庭戶覆蓋203522戶,家庭覆蓋率達30%,已經提前完成中央深改組和七部委指導意見的簽約覆蓋率要求。“廈門模式”形成了居民主動踴躍簽約,基層樂意服務的雙贏局面。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院長姜傑在《院長話醫改》訪談時表示,廈門的家庭醫生的簽約,不是單一的簽約上門服務,而是作為一個健康的守門人對患者進行全程健康管理,這是廈門家庭醫生簽約的一個顯著特點。目前醫院共有47229人簽約家庭醫生。“廈門模式”不是個人和患者(家庭)之間的簽約,而是與“1+1+N”團隊簽約,即:一個全科醫生、一個健康管理師和N個上線的專科醫生。團隊帶來的全方位服務包括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健康檔案等公共衛生的工作,同時包括常見多發病的初診和雙向轉診。姜傑進一步表示,“大醫院舍得放,基層醫療機構接得住,老百姓自願去”成為分級診療得以構建的三個支點,廈門“三師共管”的團隊簽約模式在動態優化的過程中會逐漸托起這三個支點。

  作為三級公立醫院,在分級診療中該扮演何種角色?姜傑表示,實現小病到社區,大病去醫院,公立醫院要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長效機制。醫院要維護其公益性,回歸本位,就有責任和義務把方便老百姓的事要做好。同時,要考慮到醫務工作者的存在感和價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下社區,這就需要在財政補助和人事政策上有所體現。姜傑舉例説,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屬於差額撥款的三甲醫院,政府補助在醫院總收入中舉足輕重。政府如果把補助的政策傾向於疑難重症疾病,而不是常見病、多發病,那麼,醫院對於普通門診的關注度自然會下降,所以政府的績效考核制度調整是非常有意義的。在人事薪酬制度方面,鼓勵專家下社區,既能體現專家醫療技術水平的價值,又能夠在個人的待遇方面有所體現,這對調動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大有裨益。比如專家到社區看病,能夠把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解決。同時,通過在社區與病人廣泛接觸,可以把嚴重的有並發癥的病人篩選送到大醫院,進一步進行診斷和治療。這樣綜合考量,會使得家庭醫生簽約制度更具活力,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

  專家點評:

  “廈門模式”呼應老百姓內在需求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表示,從全國來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覆蓋率越來越高,大家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其中,較突出的問題是有些地方為了完成簽約而簽約,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流於形式,比如鄉村醫生去跟居民簽一個合同,就表示簽約了。經費渠道也比較單一,只是基本公共服務經費裏的那一部分,這樣使得服務能力不到位。老百姓覺得簽不簽約沒差別;作為醫生來講,簽不簽約還是拿這麼多錢,所以這種情況要避免。

  廈門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首先考慮到老百姓的感受,讓老百姓到該去的地方去看病,要讓他信任這家醫療機構,信任醫生,自願去就醫。這樣分級診療制度就能夠落實,能夠持久。廈門實施的“三師共管”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模式,呼應了老百姓這種內在的需求。同時,也帶動提升了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廈門“家簽”不僅是針對醫療服務,還針對預防保健,把健康管理統籌納入,值得借鑒。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